2018年03月06日
首页
第02版:

鱼台:用绣花功夫提升城镇颜值

■本报通讯员 赵磊 王洪波

冬日,迎着暖阳,笔者走进鱼台县,只见大项目建设现场,环保设施一应俱全,工程车辆来回穿梭,工人们紧张有序施工,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鱼台县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为契机,围绕加快打造宜业宜居宜游宜学新鱼台,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并重、市容改观与加强管理齐抓,通过规划牵动、项目带动、融资推动、文化引领,使城镇建设,悄然实现从“半城沙尘半城泥”到“一城绿色半城湖”的根本性转变。

【“城市伤疤”变身生态公园】

曾经由于无节制的非法营运沙石,200多个非法小码头,给道路管理、污染防治、安全生产等造成严重危害,一度是鱼台之痛,面对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重手剜除“毒瘤”已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选择。

去年5月23日,随着位于鱼台县东鱼河谷亭街道段吊机被拆除、基础被破碎,标志着全县清理取缔非法小码头工作全面结束。随之,码头复绿工程也正式启动。昔日沙石遍地的荒滩,更是摇身变为绿意盎然、曲径通幽的生态走廊。

越河头原码头段作为滨河生态景观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7.1公里,投资3000余万元,将两岸建成了一条集自然环境、城市文化、交通功能、休闲健身功能于一体的滨河生态景观走廊。“过去这里塔吊林立,运沙石的车辆弄得沙土飞扬,路面也是高底不平的。”鱼台县住建局局长宋克国介绍,自从清理取缔了非法小码头,建设了景观带,与不远处的孝贤文化公园、孝贤阁、西支廊桥等景观相互映衬,形成了高台楼阁、廊桥卧波、滨水漫步的错落景致,已成为展示鱼台城市形象的新窗口。

【建设“清洁美”提升城市品质】

“改造前这是个开放的小区,私搭乱建,开园种菜的多,经过治理以上的现象基本没有了,小区也比过去干净了。”鱼台县馨贵园小区居民李前进感慨地说。

如今,鱼台县馨贵园小区内的菜地改建成停车场;破旧的垃圾桶换成崭新的环保垃圾箱;新接入了雨污分流管网;改选了业主委员会,并在小区各楼栋、楼道分设楼栋长、楼道长。

馨贵园小区的变化是鱼台县倾力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提升城市品质的一个缩影。老旧小区是群众生活的大舞台。对此,县里利用对上争取的专项资金,对7个小区进行电子监控系统、消防栓、停车场、道路及增设密闭垃圾桶工程、路灯工程、环境改造绿化工程、传达室改造、弱电等配套设施进行综合改造,并配合安排物业公司进驻。同时,还启动城区示范小区建设,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联合执法行动,拆除乱搭乱建、整治乱停乱放等行为,在全县城区打造4个高标准示范小区,从根本上实现物业服务有转变、小区环境有改善、居民素质大提升的目标。

【“腾笼换鸟”解决历史欠账】

找公厕难、停车难、缺公园、缺学校是很多老城区的历史欠账。作为闻名遐迩的滨湖水城,鱼台县也面临同样问题。为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县里持续加大旧城改造力度,采取腾笼换鸟方式,全力破除城区公共空间少、功能不全等“城市病”。

针对上学难、大班额、公共服务设施缺乏等问题,鱼台县把部分企业搬迁到经济开发区,腾出土地,规划建设展览馆、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迁建县二中、扩建二实小、新建三实小等,为群众提供便利。积极开展整治城区学校周边各类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添堵”行为,确保路路畅通安全。

鱼台县还利用孝贤大道、观鱼大街升级改造时机,对拆除违法建设后收储的土地、街头边角,用于公园、公厕、停车场等市政工程建设。目前,全县城区已建成公厕10座、街边公园6个、停车场3个。同时,县里不断完善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养老服务、住房保障和社会事业“五大体系”,先后实施了供水、供热、污水处理、打通“断头路”、棚户区改造、无线数字信号全覆盖等一大批民生工程。据统计,去年,全县民生支出19.4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9.8%,为民所办10件实事全面完成。

2018-03-06 1 1 日报 content_532585.html 1 鱼台:用绣花功夫提升城镇颜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