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8日
第04版:

德者,得也

袁向阳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德通得。那么什么是德?有一种说法是:“道”是体,“德”是用。“德”是“道”的现:“道”是“德”的本性。我认为,我们应该从德与得的区别来体会什么是德。德,内得也;得,外得也。外得钱财物,内德精气神。

中庸之为德也,所以,中庸就是训练内德精气神的功夫。孔子说中庸的本义,是“执两端而取中用”,是把事物每方面能存在的两种极端都探索到,然后去找中间最好的、最适宜的应用。这可以说是一种广阔的视界和对完美的极致追求。

念头产生的时候,要快速认识它们,控制它们,若念头不能控制住,我们得学会“节”,也就是约束它们,不让它们发作出来,让它们胎死腹中。一念到尾,就是念尾,就会失控,就会发作出来,消费完了心念的能量,也就不能聚累能量了。积精累气乃成真,只有通过节制心念,才具有操作层面上的意义。

我们为什么需要道德?是一个前提,而不能成为一个问题,否则,人类社会就回到了原始社会。从中国思想史角度看,孟子讲了我们为什么需要道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义既可以是道德的总称,又可以是具体的应然之则。人是有伦理的,这即是一种应然之则,所以人类可以组成社会,成为最强大的物种。

孟子是性善论的开创者,孔子那里并没有讲人性的善恶问题。通过水性来比附人性,古人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今人说不要考验人性,人性经不起考验,只要是有取财之道我必行之。孟子认为人一定要有道德,这是一种态度,一种信仰,也即是说,如果我们相信人是有道德的,那么我们就会向善。进一步引申为,道德行为不会随意改变,它是由人性决定的。人不能像柳枝一样没有准绳,人从本心出发,必然会讲道德。

做事偏德,曲高和寡:做事偏得,贪婪堕落。对人而言渴望也可及的事,莫过于自己。与德与得,与行与为相关,与心与口与事与礼与利相连。

2020-10-18 袁向阳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52689.html 1 德者,得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