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满涛
建设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必须坚持研究、阐发、保护、传承相结合,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用宝贵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统筹推进首善之区建设、传承高地构筑、创新中心打造,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加大挖掘阐发力度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讲清楚”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立足山东,着眼全国,放眼世界,采用现代化、数字化、网络化手段,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基金会等机构作用,加强对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挖掘,研究对国家、社会、个人、世界的巨大作用和重要贡献,彰显其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夯实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础。
挖掘阐发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文明延续发展和国家民族和合一体的重要作用。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探寻孔子对其继承、改造和提升而产生儒家学说的过程,梳理齐鲁文化产生和发展脉络,充分揭示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阐明在几千年文明史中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提高解释阐述的精准性、权威性和通俗性。研究儒家和诸子百家的文化争鸣,阐明各流派的相互影响和吸收借鉴。分析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所起到的重大作用。总结传承传统治国理政的宝贵智慧,吸收天道观念、大一统思想、纲常伦理中的有益成分,丰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宝贵借鉴。
挖掘阐发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治理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用好历史上积累储存的智慧和力量,研究文化对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促进社会利益平衡、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为解决当代中国问题提供有益启示。
挖掘阐发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道德修养和品行锤炼的重要作用。研究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修身目的意义、方法途径的理论,挖掘阐发脚踏实地、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等重要思想。研究儒家文化对“家国同构”最深沉的精神追求,系统阐发对树立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崇信遵礼的磊落品格、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兼容天下的博大胸襟的巨大贡献。研究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家庭、体现时代性的思想体系,深入阐发其对个人道德修养、品行锤炼与涵养良好家风、培育家庭美德的关键支撑,进行深加工、再提升,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实生活,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建设文明家庭提供的丰厚滋养。
挖掘阐发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交流交融的重要作用。坚持全球视角,系统梳理孔子及儒家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贡献。深入挖掘阐发儒家和而不同、和谐相处、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等思想,关注世界前途和人类命运,探索文明和平相处的道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影响的研究和挖掘,为构筑民心相通的文化纽带,深化“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坚实支撑。
系统展示古代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丰硕成果。突出教育功能,创新传承传播方式,采取史料、实物等丰富多彩、通俗易懂的手段,使示范区真正起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增强中华儿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树立中华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让全球宾朋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好地了解中国、理解中国。
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
坚持弘扬儒家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实生活,使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大力推动儒学先进思想的生活化、民俗化,倡导邹鲁之风,建设首善之区。
实施“六进”行动计划。加强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对适合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结合时代条件,赋予其新的涵义,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厚滋养。
实施书香社会建设行动计划。遵循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大力促进全民阅读,打造儒韵书香氛围,显著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实施人人争做友好使者行动计划。传播儒家仁爱思想,与“四德”工程有机结合,完善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营造人和、家和、社会和的良好氛围。
建设国家干部政德教育基地。坚持以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以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熏修党性、滋养品格、陶冶情操、砥砺德行,打造具有品牌影响力、能够满足全国各级各类干部培训需求的干部政德教育基地。
加快完善传承体系
以对民族、对历史、对后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传承载体建设,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用宝贵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创新传承传播方式,构筑传承高地。
着力构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使儒家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从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中汲取丰富营养,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延续几千年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着力构建书院体系。挖掘传统书院制教育模式的精髓,突出独特性、根源性、永久性、世界性,完善儒学书院体系,开展儒学研究和传播活动,营建书香气息和尚文氛围,打造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途径和载体。
着力构建文学艺术创作体系。围绕传承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创作更多具有中华文化底色、鲜明中国精神的文艺作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着力构建现代传播体系。加强传播能力建设,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现儒家优秀传统文化魅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提高儒学研究创新能力
加快推进研究机构整合提升,大力培养引进高端人才,探索以平台为支撑集成海内外儒学研究创新资源的有效途径,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紧密结合,全面提升组织引领儒学研究创新能力。
建设高层次研究机构。加快打造世界儒学研究交流中心,提升文献收集、信息共享、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博物展览等综合功能,使我国在东亚儒家文化圈中居于主动,在世界儒学传播和研究中始终保持充分话语权。
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加快人才培养培育和吸纳集聚,重点建设儒学研究高端人才队伍、儒学创意创业人才队伍、儒学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儒学民间普及推广人才队伍,打造全球性儒学人才高地。
建设高层次协同创新平台。以服务中华文化复兴为长远目标,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巩固提升学术地位,扩大研究成果实效,打造集儒学研究、教育、传承等功能于一体,思想活跃、兼容并包、创新发展的学术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