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29日
首页
第05版:

汶上县教体局驻袁庄村工作组用真心下真劲——

“后进村”喜变“后劲村”

■通讯员 张明坤 张文静

“荣登市级文明村镇公示榜,这标志着‘文明’成了袁庄村一张最亮丽的名片!”汶上县教体局驻袁庄村“第一书记”殷国表示,日前济宁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发布2017年度拟推荐表彰的市级文明村镇公示名单,汶上县杨店镇袁庄村赫然名列其中,这表明驻村工作组精准扶贫真正找准了切入点,所创设的“培正学堂”为党员干部正德、为村民正行、为青少年儿童正心初显成效。

打造不走的“工作队”

2017年4月,按照组织安排,汶上县教体局集结精兵强将向袁庄村派驻精准扶贫工作组,抽调局党委副书记殷国任驻村“第一书记”。虽然驻村工作组上岗的时间还不算长,但全组成员始终牢记使命,不忘组织重托,扎根基层,以村为家,聚人心、带队伍,寻资金、找项目,精准发力脱贫攻坚,让党徽在扶贫路上熠熠闪光。

袁庄村共5个村民小组,405户,1485口人,其中党员43人,村两委委员4名。全村耕地面积3300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驻村以来,工作组积极入户走访,全面了解村情民意,紧紧围绕“抓班子、强队伍、促发展、保稳定”总体目标,规范各项党建制度,召开民主生活会,推行政务公开。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活动,精心开展“党员戴党徽、亮身份、重温入党誓词”宣誓、“庆七一、当先锋、做贡献”主题党课、党的十九大精神报告宣讲等主题教育活动,为驻村工作指路子、明方向,提升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积极融入,主动作为,全面参与镇村日常工作。严格按照下派工作要求,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和袁庄村两委全面做好罂粟清理、环境治理、秸秆禁烧、清洁煤推广、信访维稳、移风易俗、计生政策宣传及法律法规教育等工作,维护村庄和谐稳定,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在各项活动中,工作组带领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使党员身份亮出来,服务群众实起来,先锋形象树起来,基层党组织面貌焕然一新。

铺就乡村“致富路”

为村民脱贫增收开辟新途径。联系县人社局、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和县开发区医院,将免费的“家政月嫂培训班”带到袁庄村,并组织专家到村进行资格鉴定,考核合格的人员还可以获得国家人社部颁发的中级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真正实现“培训就在村大院、拿证就在家门口”。联系阳光大姐、家乐佳月嫂、红洁家政等家政公司,通过定向推介、订单培训等方式结成定向就业对子,帮助学员就业。殷国介绍,下一步不仅要将全村300多名留守妇女全部纳入培训,还要辐射带动周边村镇,真正打造口碑过硬的“袁庄月嫂”品牌。

藤椅编织出“幸福梦”。进入2017年10月以来,杨店镇藤椅编织来料加工点上订单如潮,在袁庄村村委大院里,每天都有十几名妇女在有条不紊地编织藤椅。村支部书记郝迎科介绍,这是由驻袁庄村第一书记殷国在县城联系来的“活”。编织一个藤椅6.5元,一般每天都能编个七八个,熟练了一天能编十来个,一个月能有近2000元的收入。一开始会编织的人很少,工作组便专门在县城请来熟练工对村民进行免费培训,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藤椅编织行列。

目前,袁庄村在全镇率先实现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一举从全镇的“后进村”摇身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后劲村”。

架起党群“连心桥”

驻村工作组围绕群众所需所盼,想方设法把搁置多年、影响群众出行的袁庄村西至环乡路建设列为“第一书记”项目,多方协调,积极筹措资金10余万元,完成了长240米、宽5米的道路建设,解决了村民出行这一“老大难”问题。与水利部门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市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维护项目立项申报,维修农业水利管道2000余米,更换水头70余个,水泵20余个。

出实招,下真功,真正解决了一大批长期困扰村民生产生活的大问题,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成功架起“连心桥”。一件件扎实有效的为民举措,赢得了村民的支持,也得到了组织肯定。山东省教育厅把汶上县教体局驻袁庄村工作组的做法作为全省教育精准帮扶的典型经验加以宣传和推广。汶上县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现场观摩暨全县第一书记“金牌工作组”评选,县教体局驻袁庄村工作组荣获“金牌工作组”美誉。

2018-01-29 汶上县教体局驻袁庄村工作组用真心下真劲—— 1 1 日报 content_526292.html 1 “后进村”喜变“后劲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