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逊
“全市经济工作暨金融工作会议确定的‘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更大力度推进首善之区建设’奋斗目标,既是为我市文化工作明确的新航标,又是向我们文化战线吹响的进军号。市文广新局将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狠抓落实,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市文广新局局长张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张弢介绍,2017年,市文广新局紧紧围绕“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示范城市”总体目标,撸起袖子加油干、甩开膀子抓落实,各项工作成效显著、亮点纷呈,我市在2017年度全省17市文化建设综合考核中荣获第二名,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入选山东省政府文化创新奖等省级以上文化奖项数量分别位居全国、全省第一位;图书馆+尼山书院、乡村(社区)儒学讲堂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得到全省推广;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任务目标超额完成;山东梆子《孟母》成功立上舞台;文化领域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快速启动,成功举办了首届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2017年以来,市文广新局荣获全国农家书屋全面建设十周年先进集体、第三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全省17市文化建设综合评价先进单位等全国全省全市各类奖励、荣誉18项。
张弢说,2018年,市文广新局将坚持“1126”的工作思路,突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条主线,把握“推动济宁文化工作继续走在山东前列”这一个定位,加快“提升文化在全市人民群众中的满意度、提升文化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度”,着力在六个方面求突破,努力为我市首善之区建设作出新的贡献。一是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5周年为契机,在大力推进儒家文化传承创新方面求突破。进一步完善市、县、乡、村儒学普及推广四级网络建设,持续组织开展“尼山书院”国学夏(冬)令营、经典诵读等活动,大力推进儒家文化“六进工程”,加快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二是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为目标,在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方面求突破。加快市文化中心等文化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施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达标工程,常态化开展千场大戏进农村、万场演出惠民生等活动。三是以提高文艺剧目质量为重点,在大力推进文艺精品创作方面求突破。以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坐标,精心组织开展创作展演活动。继续打磨提升山东梆子《孟母》,开展全省巡演。指导《清官牛运震》等剧目创作生产,推动早日立上舞台。四是以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为前提,在大力推进文化市场监管方面求突破。持续做好行政审批事项承接、清理、下放、公开工作,大力开展广播电视播出秩序集中整治行动。五是以实施文化大项目带动为引擎,在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求突破。着力推动1917工业遗址广场等文化项目规划建设。积极创建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加快文化企业提效升级,培育儒源集团等文化企业做大做强。精心组织开展第二届济宁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启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六是以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为根本,在大力推进文化人才建设方面求突破。坚持基层文化人才抓建设、专业艺术人才优储备、文化创意人才重培养、文化管理人才强规范,精心举办各类培训班,培育一批文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