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7日
第03版:

风中的芦苇

徐昕张

秋冬的风已是清冷,一缕一缕,从芦苇荡中扫过,美极了。

闲暇时,静静伫立在芦苇荡前,看芦苇随风摇曳。原以为那毛茸茸的、轻飘飘的苇枝,会经不住风吹,就此夭折,却见不管被风压得多低,一会儿风小了之后,它又倔强地挺拔着,难怪古人会用“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形容不屈和坚贞。这深入骨髓的坚韧,让我想起了那个身姿清丽的女子——李清照。

芦苇虽无“岁寒三友”的筋骨,却有松竹梅的气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它站在风中,站在雨里,除了死亡,这世间没有什么能将它击倒。但它并不是好斗的野蛮者,波平浪静时,它有着别样的婉约和美丽。阳光洒落芦苇荡时,天地一片澄明,令人心驰神往。

芦花开了又凋零,凋零了又绽放,给人生生不息的感觉。

纵观李清照的一生,与芦苇别无二致。她有过人的美丽,人生却不安稳。“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毫无疑问,早年她与赵明诚的婚姻是美满而幸福的,诗情画意,令人欣羡;而她的才华和声名,甚至都盖过了胸藏“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的丈夫。只是好景不长,先是新旧党争把李家卷了进去,又遭逢靖康之变,没过几年,赵明诚也离她而去。种种的不幸搅乱了李清照原本风不侵、尘不起,宛如细雨和风的生活。李清照也曾悲伤,也曾颓唐,但她始终不曾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生活的向往。

人在乱世,历经动荡,李清照始终怀揣一颗赤子之心。当她坐船行至乌江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想到南宋统治者的懦弱无能,她发出了与杜牧迥然不同的感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当她辗转来至金华,登临八咏楼,心忧国事,又发出了“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的悲叹。她的不屈,她的风骨,在她对时局的咏叹里显露无疑。

可她毕竟是个弱女子啊,忧愁如许,悲伤如许,让她着实无奈与无助。“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曲《武陵春》,是她心境的一种临摹。

过去的历史若能回放,也许,我们会在一个天气晴好的黄昏,看到长满芦苇的湿地里,李清照泛舟彷徨的身影。寒风萧萧,落木飘摇,芦苇历经尽风寒,依然挺立,意兴阑珊的李清照,眼眸里忽然闪过一丝亮光。人活着,当如这些不会言语的生命,宁折不屈,迎难而上吧。

记得去年过芦苇荡时,秋风瑟瑟,不时有声音自从水草间传来,好似九百年前那位女子的轻轻吟唱:“生当作人杰,死以为鬼神。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苇枝轻摇,柔情中自有一股豪迈,惊呆了漫游的我,以至于那夜归去,已是街灯四起。

2020-10-17 徐昕张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52624.html 1 风中的芦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