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近年来,我们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山区、滩区、湖区”重点区域,紧盯“老弱病残”重点群体,立愚公志、下绣花功、啃硬骨头,脱贫攻坚连战连捷。截至2018年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陆续退出贫困序列,507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摘帽退出。2019年以来,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在全国第7个“扶贫日”到来之际,市委、市政府向长期奋斗在扶贫战线的同志们表示亲切慰问,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市扶贫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脱贫攻坚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全市上下务必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尽锐出战、攻坚克难,以决战决胜之势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
——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必须严格把控脱贫质量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确保经得住历史的检验。要紧扣“收入达标”基本要求和“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把深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作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长效发展的首选之策,用好用活金融扶贫政策,结牢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引导小微企业依村建立“扶贫车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近就地就业,实现持续稳定增收。要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各项政策,加大控辍保学力度,保证贫困学生“有学上”“上好学”,切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要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医保扶贫,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机构减免、医疗救助、医疗商业补充保险、重特大疾病医疗再救助“六重保障”,竭力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要加大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力度,宜固则固、宜建则建、宜养则养、宜租则租、宜保则保,因地制宜解决贫困群众吃水问题,确保所有贫困群众都能住进安全房、喝上放心水。要强化底线思维,多措并举加大对农村低保、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对无法依靠产业就业扶持的贫困人口,给予政策性兜底保障。要带着真心和感情开展工作,把工作考虑得再周全一些,把帮扶开展得再务实一些,特别是对“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要改善居住环境,落实日常照料,加强人文关怀,让他们既脱贫、又脱困,能够体面地生活,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和红利。脱贫攻坚的过程实际上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直接关系到“打赢”的进度、“打好”的质量。要强化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遍访工作,对贫困户家庭收入、扶贫政策兑现、家居环境卫生等方面的问题开展再排查、再整改,做到“即知即改、动态清零”,真正做到真脱贫、不返贫。
——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必须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济宁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历来就有乐善好施、守望相助、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脱贫攻坚以来,我市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搭建平台、跨业联合,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在脱贫攻坚中担当作为。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以来全市社会组织就累计投入扶贫资金近1.5亿元,直接受益人口达23.17万人。社会力量是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一支生力军,参与脱贫攻坚的热情很高、潜力很大,要广泛动员好、精心组织好、科学统筹好,凝聚各界力量,集聚各方资源,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做到多方发力、同频共振。国有企业要带好头、做表率,发挥好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要积极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投身到脱贫攻坚中来,让他们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彰显自身价值。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群团组织、民间协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和作用,强化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搭建贫困对象的需求信息与社会扶贫资源精准对接的平台,努力构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扶贫新格局。
——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必须坚持扶贫扶志并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使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济宁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济宁人民诚实、淳朴、勤劳。近年来,我们发挥道德文化引领作用,全面推行“育德+扶志+解困”精神扶贫模式,通过弘扬传统美德、树立文明新风,引导教育贫困人口立德、立志,树立向上、向善的思想观念,激发贫困群众内生脱贫动力,实现物质精神“双脱贫”。曲阜市依托文化资源禀赋独特优势,坚持推进精神扶贫,用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群众脱贫心志的经验做法获评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要进一步总结提炼我市精神扶贫经验做法,加强制度设计,多采取以工代赈、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式,组织动员贫困群众参与帮扶项目实施,扩大贫困群众在项目各个环节的参与程度,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要大力宣传贫困人口自主脱贫的先进典型、先进事迹,用身边的事、身边的人教育群众,采取“光荣榜”“星级评比”“积分超市”等方式,引导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摘掉贫困帽、走上致富路、过上幸福美好生活。
——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必须建立长效机制打好“持久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绝对贫困将被消除,但相对贫困仍将长期存在,扶贫工作重心将转向解决相对贫困。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加强调查研究,厘清工作思路,坚持长期长效,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要突出关键环节,科学谋划相对贫困标准确定、贫困对象识别退出和帮扶政策体系建设等问题,积极探索合理有效的工作推进体系,充分调动各个部门的积极性,广泛动员组织社会各界帮扶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对已经退出的贫困村、贫困人口,在脱贫攻坚过渡期内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要建立完善巩固成果防止返贫的大数据平台,健全监测预警机制,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制度保障。要统筹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等,编制多规合一的乡村规划,加大涉贫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统筹用于乡村振兴和扶贫工作。将产业扶贫项目与乡村振兴项目一起研究、一体推进,处理好短期见效与长期增收、临时帮扶与持续带动之间的关系,实现“两促进、两提高”,以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巩固脱贫成果。
——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必须驰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脱贫攻坚以来,我们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坚决反对扶贫领域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始终保持预防和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取得了积极成效。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驰而不息、抓常抓长。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以全市干部纪律作风集中整顿为契机,继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把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促进脱贫攻坚任务落实。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坚持以百姓之心为心,扎实开展民意“5”来听行动,深入到每一个贫困人口、脱贫群众家里,及时了解情况,心贴心听取群众意见,面对面帮助群众理清发展路子,实打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要扎实开展报表资料、政务APP过多过泛问题整治,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问题。要强化追责问责,严厉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绝不让“微腐败”酿成“大祸害”,对扶贫资金项目中“雁过拔毛”、贪污侵占、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腐败问题,发现一起,查处问责一起,决不姑息迁就;对脱贫攻坚中不作为、不尽责,造成工作进展缓慢、完不成目标任务的,严肃追责问责。
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到了最后总攻阶段。全市各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扶贫工作的相关决策部署,牢记初心使命,坚定必胜信念,以一鼓作气、攻城拔寨的决心和勇气,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收官战,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