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任城讯(通讯员 张庆 王思恩)为巩固脱贫成果,二十里铺街道以“四严格四不准”加强精准扶贫工作,真正做到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努力实现贫困百姓稳定脱贫。
进出严格程序,不准走过场。精准识别工作中,成立街道贫困户识别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精准识别专题会议,组织开展精准识别业务培训,严格遵循“农户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两公示、一公告’—建档确认”识别流程,确保精准扶贫“不落一人,不错一人”。脱贫退出程序上,参照识别程序,严格遵循“村民小组申请—入户核算—民主评议—‘两公示、一公告’—退出名单”退出流程,确保脱贫路上“脱真贫,真脱贫”。
档案严格管理,不准搞突击。建立精准扶贫专门档案室,购买“四防”高标准档案柜,配置统一制式档案盒,张贴“中国扶贫”统一标识。出台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档案整理标准、保管条件、查阅办法等,规范管理扶贫档案。对扶贫项目、危房改造、物资发放等资料及时分门别类进行归档,每个村分别建立了精准识别、脱贫退出及贫困户三类档案,保证扶贫材料应归尽归,应建尽建,及时归档。
成效严格评估,不准唯数字。举办精准脱贫成效评估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进行专项培训,明确方法步骤,严格标准要求。在评估工作中,按照“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全覆盖”方式,围绕“年人均纯收入是否超过年省定贫困标准、是否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对帮扶工作是否满意”等几个方面内容进行深入调查,并当面算账,认真填写《贫困户脱贫成效清单》,全程跟踪录像,确保评估工作细致入微。
脱后严格跟踪,不准放任流。按照“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钩”要求,围绕“扶上马再送一程”原则做好“脱贫后时代”。街道对有部分劳动力的贫困户,以提供公益岗位就业为重点,提高其经济收入;对于无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孤儿等进行低保兜底,并积极纳入扶贫项目帮扶对象;对大病等类贫困户在低保兜底的基础上,申请扶贫保险、生活补助、大病救助等,使其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