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李帅
近年来,邹城钢山街道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科学综合施策,建立长效机制,全力攻坚“三无”老旧小区整治难题,着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加大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城市承载能力和宜居水平不断提升,古城新村小区改造项目入选2017年山东省人居环境范例项目。
探索改造新途径
该街道共有各类住宅小区203个,其中大部分属于老旧小区,普遍存在基础设施破损、陈旧、管网老化严重等问题,跑冒滴漏现象时有发生,需维修改造的地方比比皆是,群众反映强烈。该街道对此高度重视,2015年起研究制定改造提升工作方案,分批分期逐步对各小区进行改造。在广泛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三无”小区、“五位一体”现场观摩活动,组织10个社区党组织、10个小区党支部和城建办等职能部门负责人30余人,实地观摩鸿景雅苑和燕京等7个社区的“三无”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和“五位一体”工作开展情况,总结经验,集思广益,将“三无”老旧小区整治与党组织引领、业主自治、物业服务、警民协作、社区介入的“五位一体”社区管小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突出社区和小区在物业管理服务上的职能,走出一条“三无”老旧小区综合治理的新路径。三和巷已建成30余年,各类配套设施陈旧老化。该街道对小区路面进行了硬化,更换了电路电表,安装了天然气和太阳能路灯,让小区居民感到了社区的温暖。
综合整治提颜值
该街道以棚户区改造、片区开发为突破口,在连续3年累计完成57个近80万平方米的“三无”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完成14个小区改造任务,同步推进凤凰山片区、曾沟村棚户区、龙山家园二期棚户区和孟庄搪瓷厂等改造工程。通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打造宜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该街道古城新村经过20多年的运转,基础设施相对陈旧,小区环境和物业服务已无法满足业主的生活需求。为改善小区居住环境,先后实施了供水管道、弱电落地、绿化美化、娱乐休闲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对小区进行全面优化升级。在提升环境质量上,整治绿化,栽植补植各类苗木约3.68万株,建设1200平方米的休闲健身广场2处。投资210万元在闲置的原物业管理场所基础上进行改建提升,建成面积约380平方米的书院文庙党群服务站,设立了党群服务大厅、党总支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党史宣传文化长廊、居民之家和道德讲堂等党群服务场所,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完善机制促常态
该街道坚持建管并重的理念,在抓好“三无”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的同时,建立完善社区兜底管理机制,将整治后的“三无”老旧小区全部纳入社区物业站兜底管理,着力实现“三无”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突出抓自管自治,总结推广19个城市小区党支部的建设经验,全面推开“五位一体”社区管小区机制,引导具备条件的“三无”老旧小区成立党支部,由小区党组织和党员带头,带动居民参与小区物业管理、社会治安防控和公共设施维护等工作,激发居民的自主自治和自我管理意识,使辖区95%的“三无”老旧小区有自治组织进行日常管理,其余小区均由居民组派专人进行临时管理,逐步成立自治组织。以网格化管理为平台,把辖区112个“三无”老旧小区划分为25个网格,由社区服务站人员兼职网格管理员进行日常督查管理,并将督查结果纳入考评体系,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深入挖掘“互联网+”在便民服务上的突出作用,依托“线上线下”服务新载体,建立完善“智慧钢山”便民服务体系,着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现代化需求,全力打造“民为贵”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