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20日
首页
第03版: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政,自古有之。从社会救助到养老服务,从防灾减灾到地名区划,从基层社会治理到社会组织管理,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到慈善福利事业……民政业务种类繁多,事事关乎民生,件件连接民心。2017年以来,市民政局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式、新要求,聚焦群众的新期待、新向往,积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务实创新,担当作为,圆满完成了全年任务目标,全市民政事业实现了新发展、取得了新成绩。我市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民政重点工作综合评估优秀市”。

兜底线 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去年,我市再次向困难群众“发红包”——城乡低保完成“十二连增”,分别达到月人均541元、360元,较上年分别提高3.6%、12.1%,保障城乡低保对象23.3万名,支出城乡低保资金6.1亿元。开展困难家庭精神病人医疗救助,设立巡诊点61个,实施药物治疗救助8135人、审批住院治疗救助913人。全力推进“救急难”,发挥政策合力,实施医疗救助2.6万人、临时救助2.4万人、教育救助3626人。将残疾人补贴提高到每人每月85元,全市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5.13万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6.02万人。

保障老有所终,幼有所长。全面实施农村五保对象分类供养,保障农村五保对象1.8万名,支出救助供养资金9840万元。为4000余名困难空巢老人提供了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为1.02万名80周岁以上困难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为860名生活不能自理的困难老年人发放护理补贴。新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1处、农村幸福院109处,新增养老床位5022张,全市养老床位达5.6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6张,医护型床位占比达12%。深入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150个农业乡镇(街道)建立关爱工作站、配备工作专干,3898个农村留守儿童集中的村(居)设立关爱活动站、配备关爱联络员5682名,10083名留守儿童全部纳入关爱保护范围。落实困境儿童保障制度,有效保障1443名孤儿和2851名困境儿童的基本生活。

让民政事业在阳光下运行。市民政局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部、省、市、县四级联网贯通,我市核对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夯基础 全力服务发展大局

去年,全市民政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双拥优抚安置、基层社会治理、社会事务管理等,以民政事业的规范稳定服务发展服务全市和谐大局。

安置政策全面落实到位。立足牵头职责,高质量完成“省11条”任务,全市投入资金4.88亿元,为42339名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落实了政策。

优待抚恤水平不断提升。抚恤补助标准同比提高10%以上,发放各类抚恤补助金28793万元,惠及优抚对象7万人。义务兵家庭人均优待金达到14327元,为6173名义务兵家庭发放优待金8844万元。

全市民政部门聚焦共建共享,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依法推进新一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培训基层工作人员3.02万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实施,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市级示范点100处,实施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15个,3个社区被确定为省级社会工作试点单位。

充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目前,全市依法登记社会组织2965个,其中,社会团体1233个,社会服务机构1730个。深入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开展首轮社会组织“双随机一公开”活动,强化社会组织监管,社会组织服务水平切实提升。

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全市组建农村红白理事会6511个,培训乡镇宣传委员、民政办主任及村居红白理事会会长6790人,实现一村一会、一会一章程,有效遏制了“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等恶俗陋习。

织密救助管理网络。济宁市第一、第二救助管理站新站启用,为长期滞站医疗托养的95名流浪乞讨精神病人解决了集体户口,救助流浪乞讨人员5903人次,实现了城区主要街面、重点场所无流浪乞讨未成年人。

争先进 多项工作“墙外开花”

去年,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困难群众救助、地名普查3项工作代表山东省接受了国务院实地督察,均获得高度评价。

我市2项救助工作入选民政部《“救急难”案例汇编》,困难家庭精神病人医疗救助工作编入《山东省脱贫攻坚实践篇》,被评为“中国十大民生决策”。低保家庭困难指数评估机制被评为全国十大“2017年度社会救助领域优秀创新实践案例”。

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城市,获得中央财政支持3800余万元。慈善福彩健康发展,福彩销量达到14.25亿元,居全省第3位,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居全省第1位。全省福彩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推广了我市“精细管理、规范发展”销售管理经验。接收慈善款物2.88亿元,发放慈善款物1.8亿元,救助困难群众19.1万人,荣获山东慈善奖数量居全省第1位;成功跻身中国城市公益慈善百强榜18强、居全省第1位。

7个社区获批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个社区被命名为全国农村幸福社区,邹城市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4县市通过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首轮考评并获高度评价,兖州军供站被评为全国重点军供站。加强区划地名管理,深入推进平安边界建设,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数据库。

2018-01-20 1 1 日报 content_524425.html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