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16日
首页
第05版:

黄阴集村来了“智囊团”

■本报通讯员 包庆淼 邵常喜

时值隆冬,笔者驱车到泗水县苗馆镇黄阴集村采访包村工作,在笔直而平滑的乡村路上穿行,在洋溢着新气象的农家小院里唠嗑,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区驻足,所见所闻,令人欣喜。在黄阴集这个充满希望的乡村田野之上,正孕育着春天的希望。陪同采访的村干部常业银高兴地说,“俺村的大变化、大发展,这都是因为村里来了‘智囊团’的结果啊!”

常业银说的“智囊团”就是由济宁市中小企业局科长杨玉和济宁市轻纺办副科长李玉奎组成的黄阴集包村工作组。

高瞻远瞩

探寻突破发展瓶颈

两个派驻单位始终把驻村联户工作作为一项任务列入局党组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了党组定期研究、领导调研指导等制度。单位主要领导曾多次深入黄阴集村进行调查研究,现场办公,督促工作,并亲自帮助协调有关部门争取支持,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摸实情,广调研,理清驻村发展思路。该工作组入驻村后,大范围开展了走访调研,开好“三个会”、做好“四先访”。即开好村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座谈会;先走访已退下来的村老支书、老党员、精准扶贫户、致富户,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摸清了村情民意和村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找到了影响和制约村发展的突出问题,明确了“加强村党组织建设,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施小农水利建设,抓班子,强队伍,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发展思路。制定了村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召开村老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通过。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工作组着力解决群众最盼望的事,那就是长期缺水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他们决心启动实施了小农水利建设项目,解决村1700亩耕地靠天吃饭的历史。由于兖石铁路的制约,村铁路以南1700亩耕地无浇灌,靠天吃饭,农业丰收没有保障,旱天亩产小麦只有300斤,很大影响了村民的收入,若能浇上水,小麦亩产将达到800至1000斤,若按小麦、玉米两季计算,可增加收入近200万元。在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关心和支持下,投资310万元的1700亩的旱耕地的灌溉项目落脚黄阴集村,目前进行了政府招标,去年12月15日前开工,预计2018年6月竣工,从而解决了该村1700亩耕地靠天吃饭的历史,将大大促进村的农业生产和群众收入。

科学谋划

示范带动产业发展

工作组首先从办实事、惠民生入手,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促进村的种植结构调整,驻村工作组积极与市、县、乡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在资金、技术、管理、市场销售等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投入45万元,建设蔬菜大棚28个及配套设施,可增加村集体收入6万余元,一期投资25万元,新建16个大棚已竣工;二期计划投资20万元,建大棚12个,目前正在实施中,预计1月中旬竣工。二是邀请了市农村干部学院、市蔬菜大棚种植权威专家何伯洪教授来村指导授课,切实为群众解决了生产中遇到难题。三是组织村干部、有意愿的农民和种植能手16人,到曲阜、汶上考察学习蔬菜大棚种植技术,开阔了眼界,得到了启发,对蔬菜大棚规范化种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四是与蔬菜大棚种植杨柳镇郭家庄示范村在育苗、技术等方面进行对接合作。五是解决销售渠道。市中小企业局主要领导亲自联系济宁市蔬菜批发市场有限公司有关公司负责人,为下步蔬菜销售打下了基础。

以人为本

扎实推进民生基础

抓党建,强班子,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按照市、县和工作团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要求,一是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活动,每月5号和25号组织党员学习党章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十九大报告精神,谈认识、谈体会,增强对党的感情,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二是积极开展精准帮扶活动。市中小企业局全体党员支部结对联系包保了24家精准扶贫户。“七一”期间市中小企业局有关领导带队分别走访慰问了村里的老党员和联系包保的贫困户。三是召开了村两委民主生活会,经过党员推荐,确定发展培养党员2名。四是做好政策的学习和宣传。编辑印刷了“基层党务知识、惠农政策汇编和村历史文化典故读本。

美化村庄建设,提高村民居住环境。投入6万元,对村中央600平方米的废坑进行整治。该废坑是自然形成的,常年积污水垃圾,特别是夏天,臭气熏天,苍蝇蚊子满天飞,严重影响了村民居住的环境,村民多次向环保部门进行投诉。目前,废坑治理建设已竣工,使废坑变成了池塘,填坑建成了150平方米广场1处及附近建200平方米广场1处,落实健身器材2套14件,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指数。

实施村庄“亮化工程”,改善了村民生活环境。驻村工作组通过走访,了解到由于村没有集体收入,2009年只在村主要路口安装了部分路灯,由于多年的损坏和线路老化,路灯无法使用,每当夜幕降临,村里漆黑一片,给村民们的生产生活及出行带来诸多不变,也产生了许多安全隐患。驻村工作组,通过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争取资金,投资5万元,安装LED节能灯138盏,解决了该村夜间照明的问题,得到了群众的赞誉。

借助社会力量,实施精准扶贫。驻村以来,借助“泉乡的希望”、九巨龙学校和社会力量,“一对一”帮扶贫困家庭和儿童15家,其中,联系我市的中小企业家开展了“一帮一”助学活动,即在村选择了7名贫困家庭的励志儿童,将实施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儿童上学的费用全部承担,得到了群众的好评。同时,积极争取省福彩中心特困励志家庭儿童(王灿)资助金5000元,去年11月28日,省、市福彩中心有关负责人带着资助金、米、面、油到王灿家进行慰问。

开展“爱心献老人·敬老迎重阳”活动。为在村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营造更加和谐的氛围,去年10月28日,为村60岁以上近200名老人免费拍照,现场出照片。

智囊团

2018-01-16 1 1 日报 content_522834.html 1 黄阴集村来了“智囊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