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逊
“2018年,市经信委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实体经济、聚力先进制造,以融合推进中国制造2025济宁行动计划、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主线,强化‘双轮驱动’,实施‘三大攻坚’,突破‘五大工程’,打造‘六大千亿产业’”。近日,记者就市经信系统如何贯彻落实好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采访了市经信委主任周光全。
周光全介绍,2017年1至11月,我市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7.11%,比上半年前进6位。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787.5亿元、增长15.6%,增幅居第4位;实现利税685.5亿元、增长32.5%,增幅居第3位;实现利润421.9亿元、增长37.2%,增幅居第3位,三项效益指标增幅创10年来最高。完成工业税收增长34.1%,占全市比重达到58.9%,创5年内最高。完成技改投资1004.4亿元、增长17.1%,高于全省10.3个百分点。信息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80.3亿元、增长20%。
周光全说,2018年,市经信委将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着力强化技术改造、信息产业“双轮驱动”。千亿技改工程。重点强化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制造业的深度应用,围绕9大传统产业建链、补链、强链,启动实施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筛选100个投资额度大、带动能力强的技改项目专班跟进、集中突破,全年力争完成工业投资1900亿元、技改投资1100亿元。信息产业“6501”培育工程。重点围绕300个企业、项目,逐个企业指导制定五年发展规划、一企一策落实推进办法,逐个项目实施领导包保、专班帮扶、调度通报、倒排工期,并把1000亿信息产业发展目标分解到每个企业,形成增长动能。二是着力实施重点任务“三大攻坚”。包括抓运行保障稳增长,抓化工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促稳定,抓大气污染防治保蓝天。三是着力突破新旧动能转换“五大工程”。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加快现有创新平台晋档升级,年内力争10家以上国家省创新平台,努力突破国家、省制造业创新中心。推进与我市企业在智能装备、工业设计等领域开展联合攻关,力争省创新计划300项。千百亿企业培植工程。重点实施“雁阵计划”,对销售收入过50亿元“头雁”企业,建立市级领导“一对一”帮扶机制;对销售收入过10亿元“雁阵”企业,集成要素资源重点支持,着力培育行业小巨人和隐形冠军。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举办专题培训班,选派200名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加国内最著名高校研修,优选50名优秀青年企业家实施“导师制”培养,选拔优秀青年企业家到世界500强企业学习锻炼。“十百千”品牌培育工程。
重点培植10家国际知名或国内领先品牌,100家行业重点品牌,建设1000家品牌梯队资源库。建好“济宁品牌产品主题馆”,推出一批“济宁制造”好产品进入“好品山东”。绿色制造工程。重点推进工业绿动力计划,实施百户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加快建设100项节能重点项目。四是着力打造“六大千亿级产业”。即千亿信息产业、千亿高端装备制造业、千亿化工新材料产业、千亿高档服装产业、千亿新医药及食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