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 (记者 李朕葳 )济宁高新区接庄街道党工委针对辖区企业数量多、从业党员多,分散性和流动性强的特征,探索成立“谢华亮党建工作室”,解决了党的基层组织少、开展活动难等问题,成为加强非公领域党建工作的亮点,有利促进了非公企业转型发展。
长期以来,一些企业由于没建起党组织,党员职工缺乏归属感。针对辖区企业的这一问题,接庄街道党工委积极探索非公企业党建新路子,为确保非公党建有人抓、有人管,让非公企业党员成为先进的旗帜,谢华亮成为落实这项工作的负责人。不久前,以谢华亮名字命名,6位来自街道、企业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核心的“谢华亮党建工作室”挂牌成立。“党建是非公企业发展的‘红色动力’,只有把党建工作作为非公企业的自身事业来抓,打牢党的基层基础,党的建设和企业发展才能相得益彰、相互促进。”谢华亮简单几句话,道出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党建工作室成立以来,党员职工归属感和企业凝聚力同时增强,在强化学习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积极引导党员向企业出谋献策,排忧解难。“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激昂的重温入党誓声,在800平方米的非公企业党群活动中心回荡。活动结束后,谢华亮与几位核心同志又赶到辖区的山东中煤集团,就落实十九大精神活动及党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宣讲。“我们很需要这样的宣讲,党的最新方针政策,为发展实体经济带来新机遇,为企业下一步转型升级作出更大贡献!”山东中煤集团一位负责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