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15日
首页
第02版:

高产花生扶贫记

■本报通讯员 苏凤兰

“咱们合作社里种的花生苗都一拃多高了,长势可喜人呢!”“多亏了驻村工作组,这半年来给咱老百姓做的好事可不少!”“我现在每月做绢花挣的钱,加上种花生的收入,估计这个月又能多收入1000多元了!”……在汶上县南站镇王庄村村委大院的“扶贫车间”内,十几位贫困户一边做绢花,一边兴奋地交谈着,“鲜花”一点点的从手上开到了心上。

驻村以来,汶上县政府办公室驻南站镇王庄村工作组始终把“群众增收,集体致富”作为工作组的主要任务,将“真帮实扶”落实到行动上,帮助村委与山东喜气洋洋婚庆用品有限公司签订了供收合同,引进了绢花加工项目,在村里建起了“扶贫车间”;为改变传统的单一种植模式,引导农民进行种植结构调整,依托该村种植合作社,先期流转土地40余亩,与安丘大良花生种植合作社签订花生订单种植合同,由合作社提供花生种子,全程进行技术指导,市场价回购,合同约定保底价格,村民在种植过程中还能得到劳动报酬,目前花生长势良好,期待它们结出累累硕果。

“随着更多的村民加入到种植合作社,花生种植的规模将会越来越大,下一步我们要建设花生深加工项目,拉长花生的产业链条,提高花生的附加值,为王庄村今后的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和资金支持,并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围的村也加入到脱贫致富的队伍。”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付攀介绍说。

2018-01-15 1 1 日报 content_522576.html 1 高产花生扶贫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