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日报《民生》,秉承着“倾情服务百姓,真情关注民生”的栏目宗旨,自开办以来初心未改,也从未脱离群众身边。民生报道部与市民读者相融共生,也一直受到市民读者的呵护和关注。
近日,民生报道部又收到了热心读者的来信。77岁高龄读者王文亮在信中讲述了阅读民生栏目后的感受,还把感受以各种形式记录了下来。
“我就爱看《济宁日报》的民生栏目,就仿佛是党和百姓的之间架起的一座连心桥,能有个地方聊一聊百姓身边所发生的事。《架起就业桥,扶贫村村通》一篇稿件好似一盏灯。老农一天60元,力所能及地,剪线头、打零工,老板还管饭……这事都喜欢,我也乐意干。习总书记关心老百姓,治污染,搞厕所革命,老楼也改装电梯……‘连线市长热长’中的栏目《体育馆厕所小 市民要求改造》和《双拥园厕所哗哗流水太心疼》都是百姓身边的小事,但顺民心、得民意,百姓都喜欢。”这是王文亮来信中“细看《济宁日报》12月12日民生栏目有感”中写到的。他还写了一些读报类诗歌和感悟。
如今,每天都去阅报栏看济宁日报,就是王文亮的生活。前几年得过一场大病的王文亮,读报成了他现在唯一的兴趣爱好。8点钟吃过早饭后,王文亮就会溜达到南池公园附近的阅报栏,看当天报纸。“以前意志低落的时候,连门都不愿出。真的是通过每天读报,让我的心情慢慢变好的。”最让王文亮关注的就是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板块。“除非刮风下雨,我几乎期期不落的去报栏前看。”王文亮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录了不少东西。“有看到精彩的地方,我都会记录在这个小本子上面。比如说报道中出现的‘煤改气’‘梁山扶贫车间’等。”王文亮如数家珍的说到:“把党的好政策用讲故事的方式写进新闻报道里,反映老百姓的辛福生活,我们就喜欢看。”记者 鲍童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