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汶上讯(通讯员 李庆国)“正是依靠‘支部+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俺村才真正拔掉了穷根。”2017年12月20日,在村里生活了40多年的汶上县苑庄镇大王庄村党支部书记张思银,对村子近几年发生的变化深有感触。
2012年以前,大王庄村村集体经济处于空壳状态,村民基本靠天吃饭,全村近半数人只能外出务工谋生。同年7月,在镇党委的助推下,该村实施了“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道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社员由注册时5户发展到现在的475户,流转土地4000多亩。同时,将原先的路、坑、壕、沟、渠集约出村集体土地80余亩,每年增加集体收入8万余元。道立合作社租用村集体农田水利设施,每年10元/亩上交村租赁费,年上交4万余元,走出了一条农社结合的致富好路子。
近年来,苑庄镇坚持抓党建促发展、强服务保和谐,围绕“工业经济强镇、特色农业大镇、生态文明村镇”建设目标,牢固树立“党建+”理念,补齐党建短板,探索自身特色,创新“党建+”模式,实现了党建服务“三农”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