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马建霖 张红运
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王杰班”时做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全国上下引起强烈反响。金乡县作为英雄王杰的故乡,特别是在王杰村又有哪些故事呢?
说起英雄王杰,王杰村75岁的王伟川非常激动。他是王杰的同学,一直到王杰参军前。他回忆到,王杰上学时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品质高尚,为人坦诚,直到现在儿时的场景还不时回荡在脑海,“我作为王杰的同学,感到很骄傲。我平时一直都收集着王杰的事迹资料,时常拿出来看看,回忆回忆、感想感想,对他的事迹、诗歌、领导的题词,我都念念不忘。”谈到对王杰精神的感想时,王伟川说:“王杰的‘两不怕、三不伸手’精神,一直激励着我,这种高尚的精神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也影响着新一代人,更应该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王井兰是王杰的堂弟。他说:“哥哥是家里的荣耀,从小就是我的榜样,不管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我都以他为楷模,学习他的高尚品质,学习他的英雄事迹。现在我是村干部了,在生活和工作中,一定向哥哥看齐,当好学习、弘扬王杰精神的领头人,踏踏实实工作,真心实意为民办事。”
“王杰的枪,我们扛;王杰的歌,我们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心为革命,永远跟着党……”这是传颂王杰精神流传很广的一首歌。王遵德今年已经82岁,是王杰的“近门子”。他说:“王杰的事迹在村里一直广为传颂,王杰精神一直影响着我。我现在老了,干不动了,但还有余力打扫卫生,现在我是村里的保洁员,负责全村的街道卫生,就让我用余力擦亮王杰的故乡吧。”
王恩国是王杰村的村支书。他说,全国上下都在学习王杰精神,作为王杰村的村支书,我感到很荣耀,也很有压力。王杰精神就像一块金字招牌,时刻照耀在我面前,指导我如何踏实工作,如何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如何多为百姓谋福祉。同时也像一座高山一样激励着我,如果我的工作干不好,就愧对王杰精神,愧对“王杰村”三个字。近年来,在王恩国的带领下,全村各项工作在鱼山街道都名列前茅。
市文物局驻王杰村第一书记马荣华表示,在王杰的家乡驻村,可以近距离学习王杰精神,感受王杰精神,并用于指导践行今后的工作。王杰纪念馆老馆就座落在王杰村,现在已是文物,我们已申请了专项资金,准备修缮纪念馆,擦亮王杰精神,就像习总书记强调的那样,“王杰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学习践行王杰精神,让王杰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