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绪言 吴丛
“以前在那茅草屋里,一下雨都出不去,外面都是泥路,现在有了这个平房,风吹日晒都不怕了。”家住济宁高新区南贯集二村的赵加宣因生活拮据,之前一直住在田间的简易棚内,街道包村干部走访时发现了他的情况,帮他申请了危房改造项目,同时,还为他购买了扶贫特惠保险,医药费可享受二次报销,让常年患病的他不用再为看病吃药发愁。
赵加宣是济宁高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脱贫攻坚以来,济宁高新区在低保兜底的基础上,积极发挥“集中养老+扶贫”、“美丽庭院+扶贫”、“乡村振兴+扶贫”、“结对帮扶+扶贫”等“1+N”的扶贫攻坚模式,全区贫困人口收入达到省定脱贫标准,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的“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有保障的目标得以实现,全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目前,高新区已脱贫还享受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364户、784 人,贫困户平均年人均收入 6685元,帮扶责任人到位率达到100% ,群众满意度达到99.8%,返贫率为0%。
集中养老脱贫又解困
老有所养有保障
在济宁高新区王因街道后岗村村委西是一排老年房,这些房屋是后岗村在2008年为村里的贫困老人建造的老年公寓,老年公寓2016年建设完成,建筑面积共2600平方米,配备建设了5000平方的文化活动广场,安装了体育器材,使村内老年人有了一个健身、休闲、居住、拉家常的好去处。“现在住的地方院子大,环境也美,有花、有草、还有喷泉,房间里空调、电风扇,锅碗瓢盆一应俱全,住在老年公寓生活方便多了。”现居老年公寓的精准扶贫户张玉所高兴地说道。
包括张玉所、张芮锡等5户精准扶贫户在内,老年公寓现有后岗村26位老人居住,村两委和村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是贫困老人家中的常客,他们不定时走访慰问老人,陪老人聊天、打扫卫生,关注他们的生活需求,及时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张玉所生病住院期间安排人给予照顾,让张玉所很感动。老年公寓还配备了省级标准卫生室,定期为老人进行免费体检,老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专业的健康检查,确保老人生活舒适又安心。
目前,高新区60岁以上贫困老人269人,占贫困人口的34%,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致使农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人数大大增加。孤寡老人等特殊贫困群体的居住、生活困难成了脱贫路上必须解决的问题。济宁高新区瞄准特殊困难群体集中发力,聚焦老病残群体,综合运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集中养老等方式,统筹解决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留守老人、残疾儿童和困难家庭留守儿童等面临的突出问题,确保脱贫路上一个都不少。
美丽庭院屋美生活美
提升脱贫内生动力
长寿小院、玉米小院、安康小院、仓谷小院、蔬菜小院,这五座小院是济宁高新区在“美丽庭院”创建活动中为王因街道五户贫困户精心打造的小院。每座小院都是根据贫困户特点量身打造,一家一院一特色,走进小院,窗明几净,绿植葱郁,生活生产工具有序摆放,整个庭院整洁干净,焕然一新。通过创建“美丽庭院”,实现了贫困家庭从外在到内在、从环境到精神的双提升。
济宁高新区将创建“美丽庭院”,提升贫困户精气神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今年以来,高新区扶贫办联合区妇联在清洁庭院的基础上,以“清洁、绿色、健康、文明”为目标,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广泛宣传“美丽庭院”的创建标准和活动意义,向广大贫困家庭发放“美丽庭院”倡议书400余份。积极动员贫困户中青年妇女进行家居净化美化、移风易俗、家庭教育、身心健康等为重点的学习培训,提升创建“美丽庭院”意识。对年老体弱、无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成立“美丽庭院”创建志愿者服务队,由志愿者服务队负责管理,帮助其打扫卫生、整理衣物。为进一步提升贫困群众参与创建“美丽庭院”的积极性,济宁高新区定期举行评比活动,根据评比结果设置肥皂、洗衣粉、牙膏、毛巾、暖瓶等生活用品作为奖励,激发贫困户树立勤劳致富、用自己的双手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理念和信心。
发展产业促增收
扎牢脱贫根基
产业是摘“穷帽”、拔“穷根”、实现扶贫从“输血”向“造血”转变的根本之策。济宁高新区积极探索在乡村振兴框架下统筹安排扶贫开发的长效机制,推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有效衔接,推动扶贫产业发展。
济宁高新区灌婴生态农业园,原身是三十多年的老窑厂,如今,老砖窑变身民俗窑洞,车间打造成餐饮区,坑塘注水成为鱼池,这座存在32年之久的老窑厂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生态园。“我们建这个采摘园的主要目的,是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村民把土地拿出来入股,成为股东,按股参与分红,这样提升了土地产出效益,大大增加了村民收入。”济宁高新区接庄街道南贯集四村党支部书记臧卫华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贫困户幸福饭碗端的稳,就业才是根本。为进一步带动贫困户增收,拓宽贫困户就业门路,灌婴生态园设置浇水、施肥、除草和看护等抚育管护公益岗,让低收入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既带动了贫困户就业增收,还解决了生态园工作人员紧缺问题,可谓一举两得。“现在每天在生态园打工挣钱,每年还能领到分红,收入稳定了,心里更踏实了。”村民臧先生高兴地说道。通过“产业项目+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已帮助接庄街道20多户贫困户成功脱贫。
2020年济宁高新区列支区级专项扶贫资金377万元,用于脱贫攻坚,积极探索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路子,2016年以来共有3个产业扶贫项目资金融入乡村振兴资金池,实现了产业扶贫项目与乡村振兴项目统筹规划,一体推进。脱贫攻坚以来,济宁高新区共建设产业扶贫项目12个,投入产业扶贫专项资金 172 万元,带动107户贫困户225人脱贫。
结对帮扶暖人心
构建大扶贫格局
在脱贫攻坚战中,还有一股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那就是来自企业的积极参与。济宁高新区充分发挥辖区企业多的优势,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打造“社会扶贫·大爱高新”品牌。高新区扶贫办通过发放倡议书、召开座谈会、扶贫日活动宣传等多种方式,调动辖区企业参与社会扶贫积极性,建立结对帮扶台账,扎实做好社会力量与贫困户对接。今年以来,共有 10 个企业参与社会扶贫活动,结对帮扶特困贫困户16户,贫困妇女 26 人,帮扶贫困儿童150余名。华都集团从2019年开始,结对帮扶接庄街道南集南二村一名贫困大学生,给予长期资助,为其购买学生手机等学习用品,并资助学费5000元。济宁欣和食品有限公司从2016年至今,连续五年帮助贫困学生,给在校贫困学生购买书包等学习用品,并利用节假日组织员工到贫困户家中慰问帮扶。山东利生集团结对帮扶柳行街道皇桥村贫困孤儿,为其配置了全套家具改善其生活条件,并资助学费。
此外,高新区还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百企帮百村”、“朝阳助学”等脱贫攻坚品牌活动,利用“10·17”扶贫日积极开展系列活动,积极动员凝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促进更多资源向贫困户流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大扶贫格局显现成效。
济宁高新区已在2015年底实现了全面脱贫。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济宁高新区实施即时发现、即时帮扶、即时脱贫的动态管理工作机制,组织全区帮扶责任人每月3次走访贫困户,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填报真实信息,及时准确掌握贫困户动态,对即时发现的因病、因突发事件等原因致贫返贫的,立即采取纳入低保、应急帮扶等有针对性的措施,一户一策、精准帮扶,保障贫困户动态性收入,防止因病因灾发生返贫和新致贫,持续保持全区“零致贫、零返贫、零贫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