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除暴安良的女刑警,因工作需要成为了一名女教官。她因管理严格被大家私下里称作“钢哥”,她因多才多艺成为学员眼中的“女神”,她曾在全省公安系统军用手枪射击比赛中获得过第一名,被人们传为“神枪手”。她叫宗钢,济宁人民警察训练基地综合训练管理处主任。
侠骨与柔情的交融
早操、集合站队、点名、检查内务、授课、谈心、体能训练、晚自习、检查就寝……这是宗钢每天工作的关键词。她个头不高,说话温柔,身材柔弱,却被大家私下里称作“钢哥”,是警察训练基地唯一一名参加24小时值班的女教官。
28年来,宗钢一直在警察训练的一线担任教学管理工作,无论是之前的学历教育,还是现在的新警培训,用她的话说,年龄结构变了,学员的受教育程度也不一样,但是训练的目标却一直没变,就是要把他们砺练成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
“从头开始”。每当新警报到入训,宗钢会要求所有女学员剪掉自己的长发,总有一些学员不想配合,可都被宗钢“残酷”地拒绝掉了。一次,一名领导的女儿哭着找到她,要求保留长发准备结婚。“短发新娘也很美!”宗钢一边做工作,一边打电话给这位领导,一起做孩子的工作,让她带头剪掉了长发。“剪掉长发,这是纪律要求,纪律面前不能讲价钱!剪掉长发,意味着要从头开始,更意味着从警的决心。”宗钢说。一名当时因剪去头发而哭闹的女生,在通过考核后又一次哭了,这次她抱着宗钢说:“宗老师,我终于理解您为什么让我们剪去长发了!”
“八点名、两检查”,是宗钢和她的管理团队坚持了多年的“铁纪警规”。八点名即:早操两点名、两课四点名和晚自习两点名,两检查即:检查学员内务卫生和熄灯在位情况。“我们将学员贯彻一日生活制度的情况和操行表现情况进行量化管理,纳入日常纪律作风管理考核,对每个学员的表现情况每周一总结,半月一通报,在将考核情况挂网的同时,通报给学员所在单位。”宗钢说。但凡经她的手扣过的分,没有人能找回来,所有学员都心服口服,因此,他们私下里称宗钢为“钢哥”。
宗钢虽然严厉,但是她也有侠骨柔情。学员病了,宗钢会在第一时间嘘寒问暖,及时安排就医;学员有困难,宗钢总会出现在他们身边,为他们排忧解难;学员的生日,宗钢会记在心里,定期为他们举办集体生日,请食堂的师傅准备好长寿面和荷包蛋,为他们订做蛋糕,师生同唱生日歌,让远离亲人的学员在感受训练基地这个大家庭温暖的同时度过难忘的生日。
严寒与酷暑的磨砺
要想给学员一杯水,自己就要准备一缸水。在训练基地里提起宗钢,学员们总会感叹:“神枪手”!在日常训练中,她始终坚持迎着风霜雪雨练瞄准、冒着严寒酷暑练体能,不断给自己“加码”,提升训练难度。她悉心学习枪械知识,细心钻研,除了精准的枪法外,分解组合枪械平均在10秒左右就能完成,并能快速蒙眼拆卸及拼装。天分加努力,她练就了冷静的心理和坚韧不拔的耐力,很快就成为警务实战中训练中的佼佼者。
作为一名警务实战教官,宗钢刻苦钻研公安业务,苦练体能、技能,她曾师从武警教官苦练射击,先后在全市、全省公安机关军用手枪射击比赛中夺得第一名,积累了丰富的训练比赛经验;她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警务实战教官培训班,提高了理论水平;她主动到业务部门挂职锻炼,丰富了实战经验;她担任训练基地武器使用教学组的组长,主动承担了各类班次的武器使用教学工作,将自己的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员们。
每年的盛夏和寒冬都是训练高峰期,宗钢和她的教学团队经常是连续几十天,在室外靶场一站就是一天,一丝不苟地在给学员做示范,逐一帮他们纠正动作。“射击,是三分动作,七分心理。”宗钢说。配枪警察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经常有学员尤其是女学员有“恐枪症”。宗钢在安慰她们的同时,教她们科学呼吸,手把手帮助握枪扣扳机,在反复训练后,帮助她们最终以优异的成绩结业。就这样,在宗钢和她的教学团队的努力下,济宁警察训练基地新警的武器使用考核成绩连续四年全省第一。
责任与义务的担当
济宁是孔孟之乡,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首要的是德行高尚。为了更好的做好学员管理工作,宗钢主动承担了新警的警察职业道德课的授课任务,摸索出知行合一教学方法,受到学员的好评,被学员称作“女神”。
通过自己的光和热,影响千千万万新警的职业养成,这就是让宗钢能自豪一辈子的一件事。她在教学中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廉政文化、警营文化有机结合,带领新警学员读诵儒家经典,在传统文化中与学员一起找寻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她推出的一系列研究课题和专题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结合时代发展,受到参训学员的热烈欢迎。
她非常喜欢“知行合一”这个词,她认为,不以善小而不为,课堂上讲授的理念,还需要在社会上实践和巩固。她将课堂不断延伸,组织学员走出校门祭扫烈士墓、参观英模事迹展、观看革命教育影片到街道村居、公共场所清理垃圾,深入进行文明入户宣传,到敬老院给老人送温暖,参加义务植树,到城区路口劝导文明出行。在“警官摇篮义工团”和“济宁人民警察训练基地青年志愿队”旗帜下,立足校园,走向社会,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活动,提升了公安队伍的良好形象。
2013年,她参与创作并由新警参加演出的节目《鼓舞:盛世警韵》,获得“首届全国公安院校培训基地师生文艺大赛银奖”,训练基地获得“首届全国公安院校培训基地师生文艺大赛优秀组织奖”。多年来,她积极组织学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训练基地的警营文化建设有声有色,硕果累累,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为济宁公安赢得了荣誉。
铿锵玫瑰,绚丽绽放!从警28年,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平凡的岗位铸就了一名人民警察的无悔青春。曾获全省公安系统岗位练兵先进个人、全省公安机关“百十一”练兵活动先进个人、全省民警训练优秀教官,被共青团济宁市直属机关工委授予“青春立功”“一等功”(省级三等功)和市直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嘉奖12次。通讯员 万艾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