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张凯)济宁能源阳城煤电紧紧围绕建设“安全、绿色、智慧、高效、和谐”新时代美丽阳城奋斗目标,坚持“党建引领、思政聚心、廉洁护航”三大板块协同布局,全面落实企业党建主体责任,把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五项举措创新打造“135”国企党建思政新品牌。
重宣教,锤炼一流素养。创建了领导干部讲形势、讲任务、讲责任,支部书记讲党课,机关后勤讲奉献,邀请鲁西分局领导讲安全,汶上民警讲法制等宣教“十讲”,分类选题定期组织,今年以来各类宣讲教育达200多场次,成为济宁市理论宣教基地。
善沟通,达成一致共识。建立了“5426”沟通协调机制,利用5种沟通方式,促进4个层面26项内容的沟通协调;健全从区队到部门再到矿调解委员会的“三级矛盾化解”机制,理顺职工反映问题流程,分级回应诉求,做到小事不出区队,大事不出矿门。结合企业实际总结提炼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十法”;通过发现榜样、选树典型,形成典型激励法。
办实事,凝聚一股力量。做到一班一排查,重点关注10类安全不放心人,管理干部每月进区队联系服务职工,组织职工“一月填一卡”,今年1至8月份收到职工思想动态信息卡1182张,解决职工实际问题678项,坚持“六访七谈”,解决现场难题244项。坚持“四心行动”,大力实施健康、生育、高温、红白大事等“七大关爱”,建立起“春送文化、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节送祝福”的长效机制,得到了职工的拥护。今年以来评选、表彰文明员工83人,“四德之星”25人,一季度疫情期间有65%的党员,60余名双职工在矿驻守工作60多天,干群一心干事氛围浓厚。
兴文化,巩固一席阵地。阳城煤电注重培塑企业精神、提炼文化理念,自觉践行“爱矿爱岗 相亲相爱 向上向善 共建共享”家文化理念,干部职工爱矿如家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文化阵地不断扩大,系统构建“一号”“一群”“四廊”“两厅”立体宣教传化阵地, 200平米的党建思政教育展厅、千米文化长廊成为宣传、思政教育的演练场,另外还设立了“孔子学堂”,成为山东省党建文化创新示范基地。
强组织,打造一支队伍。21个党支部书记兼任政治辅导员,从各单位选拔了若干名思想政治工作联络员和志愿者,组成了“21+N”专兼职思政团队,定期研讨交流、加强考核培训,不断提升思政工作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