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李士海 方金慧
金乡县羊山镇前刘楼村石洪臣自幼聪明好学、孝顺父母,腿脚不便却仍然为乡亲们义务演出文艺节目,并坚持23年为身患多重残疾的儿子治病看病,深得人们赞扬,广为传颂。
“这几年是多亏了政府,不然是真不中”,今年春天的一天上午,石洪臣敲开了镇扶贫办的门,发自肺腑地讲着他的心里话。
“俺儿23年前得了脑瘤,那时候是真没钱,花了3000那都是揭了底了,谁能想到没两年又复发了。”“村里知道了当时给俺集资凑了一万多元,让先看病,镇上又给募捐了9000多元,今天羊山民政上给500、明天县民政给2000,俺儿没断了看病才活下来了。”“县残联的郭德营来家里看,一看孩子不大能动了当时就说‘这不行,这一家人不能就这样’,回头就送来了轮椅,我是绝对不能忘了人家的名儿。”说到这里老人几度哽咽。
石洪臣17岁那年,外出打工在工地上不幸摔断了腿,经过医治没能痊愈,鉴定为三级肢体残疾人。从那以后他的行动就再也不能和正常人一样,但他肢残志不残,拜卜集镇邱洼村两家弦民间艺人邱明文为师学艺。他很快学到了两家弦的基本唱法,从此一天天的艺术生涯成为他解除肢残困苦的妙方良药,开始了他的人生新生活。
天有不测风云,1994年春,他15岁的儿子石常立突然被诊出患了脑瘤,为这场病耗尽了家财,没两年儿子病情恶化,石洪臣一家再也给儿子看不起病,做手术也耽误了最佳时间,儿子也从一开始的腿脚不便渐渐演化成了瘫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
儿子看着年迈的老父亲整天围着自己忙碌,曾多次对父亲石洪臣说:“我是废人,啥也不能做,到老还拖累你们,别管我了。”石洪臣拉着儿子的手说:“你是我儿子,当爹的能照顾你到哪天就坚持到哪天。”
为更好地照顾儿子,石洪臣只能坚持演出后回家,干完地里的活继续照顾儿子,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空闲时间。
虽然被确定为三级肢体残疾,但是石洪臣不愿坐等救济,他认为自己脑子好使,可以照样做事赚钱养家。
为了解决儿子看病、吃药及一家人的生计,附近十里八村的谁家有个红白喜事,石洪臣都坚持去给表演,演出费微薄甚至有时候就管一顿饭,石洪臣却依然坚持,只因有个需要他支撑的家。
石洪臣为人实在厚道,乐观积极,对乡亲邻居有求必应,周围人对他评价都很高,过年过节表演、算账目、红白喜事帮忙,只要邻里张嘴,不管自己再忙,从没推辞过,他都是义务为他人演出,为大家带来快乐。几十年来,他义务演出多少场次,就连他自己也记不清。
在前刘楼村,邻居说:“我家距他家有百十来米,经常到他那儿串门,他为人好得很,为人处事没说的,每天把儿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大家都夸他。”现任村支部书记李爱军说:“石洪臣这个人了不起,自己腿脚三级残疾,对瘫痪的儿子精心照顾20多年,能这样坚持的人很少。村里安排的活也从来没有落后和拉下,家庭再困难,都是自己克服,没向村里张过嘴伸过手,真是让人佩服。”
二十多年来,石洪臣的感人事迹早已传遍乡里,感动了无数人。他就像一面旗帜,感染和引导着新时期的家庭和谐观念。不时地有来自各地的爱心人士来到他家里,在聆听感人事迹的同时,也伸出一双援助之手。四面八方的爱心和援助也时常令石洪臣感动着。
“我没觉得我伟大,他是我儿子,我只是在做应该做的。”石洪臣总是这样说。从小伙子到年近古稀的老人,石洪臣的脸上已皱纹横生,已经快70岁的人了,但是他的笑容却依旧那么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