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09日
首页
第04版:

钢山街道精准扶贫拔穷根

本报邹城讯(通讯员 王腾耀 张阳)扶贫脱贫攻坚以来,钢山街道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从根本上破解制约群众脱贫致富的瓶颈。通过产业扶贫、企业扶贫、结对帮扶、社保兜底和教育资助等形式,全力推进精准扶贫脱贫工作。

产业企业,助力扶贫。该街道对有劳动能力并通过帮助能够从事农业生产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员,坚持产业提升的原则,多方开辟农副业增收渠道,增强创收能力,带动贫困人员脱贫致富。积极引导引导辖区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参与精准扶贫帮扶。后八村集体企业鑫琦集团出资1000万元,设立了山东省首家企业精准扶贫救助基金——儒润邹城·鑫琦集团精准扶贫救助基金,采取多种形式从资金、物资、技术和就业等方面对精准扶贫对象进行帮扶救助。

脱贫到户,结对帮扶。该街道重点摸清贫困户家庭人员信息、收支情况和脱贫措施可行性,实现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并根据掌握情况理清“穷根”,优化脱贫巩固措施。坚持“工作到村、扶贫到户、责任到人”原则,整合帮扶力量,采取16名科级干部包保重点贫困户和65名中层干部包保到户,并依据贫困户实际困难情况变化,转换帮扶措施。加强农村低保和扶贫政策的有效衔接,优先解决重残、重病及生活极度困难扶贫对象的生活保障问题,对符合政策的应报尽保,分类施保, 切实提高帮扶针对性和实效性。

倾心服务,为民办事。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认真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意愿,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将创新服务形式和提升社区服务能力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及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进行突破。坚持“重心下移,人员下沉”,积极探索实施 “小街道、大社区”工作体制。依托打造的“一平台、六中心”、村居党群服务室,引领民生服务“智能化”发展,建设了集“智慧钢山”手机APP、“互联网+”大数据、网上办公系统、3112345热线和无线WIFI网络为一体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畅通了民意诉求渠道,构建了全方位、一站式和高效率的“线上线下”办事服务格局。人员下去,民意畅通,问题才能反映上来,服务才能“精准”到位。纵深推进卫生和计生服务资源整合,紧邻新社区,投资1500万元建设了钢山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率先实现卫生计生合署办公,联合服务,提升了医疗和计生服务能力,65岁以上老人享受到免费健康查体,并对0至6岁的儿童开展免费免疫工作。

扶贫扶智、凝心聚力。该街道扶贫也要先扶“智”,将新建的钢山小学交由二实小管理,在积极探索实施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各社区先后建设了孟子学堂、道德讲堂、百姓大舞台和社区文化广场,各级文化服务向村级延伸,提升了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营造出了向上向善、诚信互助及和谐幸福的社区氛围。将符合救助条件的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逐步纳入农村低保保障和医疗救助范围。按照应保尽保的要求,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资助“雨露计划”贫困学生4名,将社会力量、爱心企业和志愿者组织吸纳到社区服务及精准扶贫工作中,让各类社会保障关爱政策帮助贫困户渡难关。

2017-12-09 1 1 日报 content_514598.html 1 钢山街道精准扶贫拔穷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