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07日
首页
第08版:

济宁经开区依托优势开展“造血”式扶贫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尹丽娜)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济宁经开区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聚焦精准扶贫,依托园区企业优势,探索出一条以区内劳动密集型用工企业为就业平台的“造血”式脱贫攻坚新路径。

依托园区优势,选准产业就业平台。该区全面梳理区内劳动密集型用工企业,选准产业项目承接单位,建立“产业+就业”扶贫模式,目前全区建立了4个产业扶贫基地,分别为嘉合塑胶、神力索具、嘉兴包装、华宇金属产业扶贫基地项目,通过产业扶贫基地的帮扶,每年实现收益20.5万元,帮助207户贫困户、贫困人口524人实现了脱贫增收,户均年增加收入1000元。

“量身定做”,多渠道实现贫困户增收。该区将贫困人员稳定就业作为扶贫特色和重点,根据贫困户就业现实情况,发挥经开区企业优势,实施创新“就业——再就业——稳定就业”就业扶贫新模式。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贫困户,由区经济发展局和城市管理局牵头,包保干部综合协调,贫困户凭区扶贫办发放的《优先务工证》到区内企业和园林、环卫等公益性岗位就业,其中蓝盾环卫公司安排就业21人;对无劳动能力或不适合就业贫困家庭,由产业项目承接单位提供虚拟岗位帮助增收,实现脱贫。

送技能到人,实现灵活就业。该区组织部积极与就业创业机构合作对贫困户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已举办中式面点、电焊工等技能培训班9期,培训学员结业397人,全部取得全国通用职业资格证书。其中初级工50人,中级工298人,高级工49人,未结业在校培训学员296人。学员培训实行全程免费,让农民既掌握了技能又不花一分钱,提高参训积极性,同时联合济宁市名校办学,培养学员过硬技术。

2017-12-07 1 1 日报 content_514153.html 1 济宁经开区依托优势开展“造血”式扶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