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根据村级审计督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选准专项巡察内容,确定每个村的巡察重点。在紧盯共性问题的同时,针对村干部在征地拆迁、扶贫惠农等领域中优亲厚友、暗箱操作等17大类突出问题,精准发力,切实提升巡察的针对性。多渠道收集线索,组织、审计、财政、农业等村级审计督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动,掌握被巡察村近年来的信访举报等基础材料,确保信息共享成果互用。梳理整合12388群众投诉举报热线、群众服务热线、政风行风热线有关信息,发现潜在问题线索。对巡察期间发现的党员发展、教育、管理、监督不规范,不按规定交纳党费以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问题,按照程序及时向被巡察镇(街)党(工)委、基层党支部提出整改要求,做到边巡边改。对整改不力、敷衍塞责的,严肃追究责任,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二是创建三个平台,加强监督管理。利用嘉祥智慧党建云平台,实施信息化监督。实行电子记账,村级财务公开精细到单据。利用嘉祥智慧党建云平台公开公示,对村级账目实行“无缝隙”监管,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实行24小时在线公开。公开公示不仅到村入户,而且承包租赁出让合同、财务收支明细、凭证一并公开。建设农村资源交易平台,强化农村资产资源监督管理。建立县、镇街、村三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规范交易行为,完善服务功能。依托县农经办,组建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市场,13个镇(街)设立交易中心,559个村全部设立信息员。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设立固定的交易场所,依托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创建民生资金大数据信息平台,加强涉农奖补资金信息的互通共享、监督管理。整合农业、财政、民政、林业、水利、畜牧等18个部门民生资金数据,建立大数据库,健全农村党员、干部以及村级财务基础信息,抓好数据筛查、对比、统计、分析和预警,重点加强涉农到村资金的监管,从源头上加强监管,避免违规违纪案件的发生。三是健全三项制度,提升村级“三资”监管水平。着眼“7个明确”,制定《嘉祥县村级审计暂行办法》。明确审计范围,明确审计分工,明确审计内容,明确审计方式,明确审计程序,明确审计处理及整改,明确审计纪律。着眼六项重点,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加强村级会计(报账员)队伍建设,健全“三资”委托代理服务机构。完善村集体收支票据管理,健全票据管理制度。健全财务开支审批制度,严格村集体债权债务管理,加强村级债权管理。强化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建立资产清查制度。着眼建立县乡村“三级”责任体系,制定《嘉祥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责任及追究办法》。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责任体系。分别明确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会计,镇(街)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和“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代理会计、代理出纳、主任(经管站长),县农业部门、审计部门的职责。对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导致村级财务管理混乱,造成经济损失严重,社会影响恶劣的,严肃追责问责。
通过开展村级审计督查工作,全县村级基层基础得到有力加强,治理水平明显提升。一是规范了村级运行,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通过对村级财务收支、“三资”管理使用等情况进行审计,纠正了个别村瞒报集体收入等行为,解决了个别村干部不按规则办事等问题,村级工作逐步规范,村级治理水平得到提升。二是发现了矛盾问题,消除了潜在隐患。通过开展村级审计督查,提前打好“预防针”,强化了管理约束,对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有效防止了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三是规范了干部用权行为,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开展村级审计督查,提高了农村党务村务财务的透明度,村干部用权、用钱行为得到规范,群众的疑虑怨气得以化解,全县农村信访问题总量同比下降26.8%,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