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日前,浙江杭州市“最多跑一次”改革专题组办公室公布了第一批公民个人办事事项清单。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居民峰谷电价变更等203个事项,市民仅凭身份证即可办理。
观点提要:身份证是国民的法定身份证件,一证在手,理应走遍全国,而无需额外证明自己。但现实当中,有些政府部门办事机构基于自身利益和方便,为民众办事设置种种障碍,让民众开具各种证明,或者附加条件。这既不符合现代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同时也增加了民众负担,提高了社会成本。此番杭州市公布203个事项清单,仅凭身份证即可办理,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打破政府行政机构信息壁垒、突破政务“信息孤岛”的样板。数据跑起来了、活起来了,就有可能减掉不必要的公章、打破不合理的规矩,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值得注意的是,这项改革不仅方便于民,实际上也是对政府行政权力清单的再一次廓清,是在互联网思维下,对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的一次认真梳理。所以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也是地方政府权力的一次自我约束。民众能否凭身份证畅通无阻地办事,考验着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杭州通过“最多跑一次”改革,正在让身份证真正地变成政府部门间的通行证。
喜见“盖茨院士”越来越多
11月28日 《广州日报》 夏振彬
背景:日前,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工作结束,经各学部选举和全院全体院士大会终选等程序,选举产生了67位新当选院士。外籍院士增选结果也同步产生,共有18位外籍专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比尔·盖茨名列其中。
观点提要:中国工程院院士每两年新增一次,每次增选都会引起广泛关注——作为中国工程技术界最高荣誉,院士增选工作无异于风向标、指挥棒,具有无可替代的引领、示范作用。此次外籍院士进一步扩容,无疑将为推动我国工程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工程技术在国际工程科技界的影响力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随着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科技不分国界,人才流动更为频繁,科技人才的影响力已远远超出国籍范围。因此,实施更加开放包容的人才政策、逐步完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意义重大。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国际竞争如此,区域竞争也一样。尤其当前,一方面各地争相大手笔引入高端人才,另一方面海外人才对我国发展的巨大机遇有认同、有热情、有参与意愿,这就要求各地在人才引进方面视野更开阔,眼光更长远,动作更迅速——从推进人才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化到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的配套服务,只有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不断促进全球高端人才聚集,才能向更多“最强大脑”借力,让创新创业创造的热情竞相迸发。
重奖技能冠军能否撬动成见
11月28日 《华商报》 毛建国
背景:11月21日,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代表团参加了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行的隆重表彰大会。一个月前,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在阿联酋阿布扎比闭幕,中国代表团获得了15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和12个优胜奖,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一位。对于获奖选手,国家除了给予重奖,还由地方人社部门给予相应职称。
观点提要:有人粗略地算过一笔账,一个世界技能大赛金牌获得者,全国、省、市、学校一圈下来至少能够得到130万元以上的奖金,此外还能享受奖金、户口、职称、待遇等方面的优待。重奖的目的,正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司司长张立新所说,发挥“杠杆效应”,由此撬动各方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促进技能人才事业发展。然而,今时今日,恐怕没有多少人愿意让孩子接受职业教育。相对于高等教育的重视与投入,职业教育得到的也只能算是“毛毛雨”。办好职业教育从根本上讲,还是取决于整个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特别是对于技能人才的态度。如果我们仍然不能给予技能人才应有的尊重,即便通过“金牌战略”拿了几块国际金牌,也“只是看起来很美”。从这意义上讲,要发挥重奖的“杠杆效应”,还有很多的文章要做。这也提醒我们,重奖技能冠军不能一锤子买卖,通过重奖营造出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环境,促进形成技能成才的社会共识,这才是最关键的。
遏制虚假健康信息关键要斩断利益链
11月28日 《北京青年报》 鞠实
背景: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日印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健康教育信息服务管理的通知》,要求加大健康信息供给服务力度,规范健康教育信息生成与传播,加强健康教育信息监管,提升健康教育虚假信息处置力度。媒体调查发现,虚假健康信息成因复杂,对人们生活的危害逐渐增大。
观点提要:用“无处不在”来形容时下的虚假健康信息,尤其是在食品保健品领域的虚假健康信息现状,恐怕很多人会深有感触。要想有效遏止时下泛滥的虚假健康信息,除了要在健康信息平衡宣传供给、加大执法力度等方面有效作为外,最根本和关键的就是要在斩断虚假健康信息传播的利益链上下工夫。比如,对于发布虚假健康信息的生产厂家按产品出厂标的总额、中间商按销售总额没收,并处一倍或数倍罚款,乃至刑事处罚,使其从根上不敢进行虚假健康信息宣传;对广告商虚假广告收入全额没收,并处一倍或数倍罚款,乃至纪律司法处置,使其不敢作虚假广告,切断虚假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同时对一些通过自媒体传播的虚假健康信息,也要加大源头发布打击,以及对平台运营商责任的处置,多方堵住虚假信息传播的路径。
(集纳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