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3日
首页
第03版:

体育,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活力,也是反映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名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发展,相继推出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推进体育强市建设,提升人民身体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济宁市体育运动学校作为全市唯一一所中等体育专业学校,承办九年义务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和省队培养、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为社会培养优秀体育骨干人才,为高等院校输送优秀体育人才的重要职责。近年来,学校一班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在市体育局的坚强领导下,秉承“家长满意学校才能生存,社会认可学校才能发展”的理念,围绕“运动训练有特长、文化教学有特点,人格塑造有特质”的办学目标,立足校情现状,创新发展观念,破解发展难题,构建符合体育运动规律和教育规律的管理体制 ,不断加强学校的全面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多次受到国家体育总局和省、市政府的表彰,相继被授予“山东省业余体育训练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业余体育训练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特别是日前又获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以蹄疾步稳的生动实践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使这颗位于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圣土的璀璨之星又添新的光彩。

竞技体育风光无限

学校目前设拳击、跆拳道、赛艇、皮划艇、柔道、手球、橄榄球、排球、射击、射箭、足球、篮球、自行车、散打、摔跤、田径、击剑、武术等18个运动项目,在校学生800人。提升竞技体育水平是体校最根本的任务,为此,市体校突出抓训练,重管理,进一步完善了教练员守则、训练计划检查制度、训练科学管理制度、运动员“人才库”管理制度等。坚持多渠道培训提升教练员素质,每周三、周五召开教练员例会,点评训练效果,布置训练任务,每两周检查教练员课时计划,并定期检查训练实施情况,在全校叫响“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训练口号,使训练工作更具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以创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契机,抓细节、抓落实,加大经费投入,为选材、训练和教学提供全方位保障和支持。目前,手球项目已被评为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自行车、水上和射击3个项目被评为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扎实的训练措施和优异的训练成绩,为市体校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增添了强劲的底气。近年来,先后向上级专业队、解放军队、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后备人才,其中运动健将17人,获得世界冠军4人次,亚洲冠军3人次,全国冠军34人次,省冠军355人次。本奥运周期输送25名运动员,涌现出了以任灿灿、陈芳、刘晴为代表的优秀专业人才。其中:任灿灿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荣获亚军、2016年里约奥运会荣获季军;陈芳在2016年5月赢得我国唯一一张女子飞碟多向项目的奥运会入场券。2017年吴明阳在印度新德里夺得射击世界杯冠军;陈贺夺得2017年帆船帆板世界杯芬兰人级金牌。今年第十三届全运会上市体校输送培养的运动员王素素、付营利、王硕硕、胡明超、陈贺获得5枚金牌,创历史新高,省体育局给予通报嘉奖,市委书记王艺华,副市长吴霁雯专门批示表扬。

教学管理提质上档

培养高素质的运动员,文化素质是基础,对此,市体校有着清醒的认识。在强化训练的基础上,市体校坚持体教结合,读训并重,秉承“弘毅自强、追求卓越”的体校精神,塑造“博学善研,身正乐业”的儒雅教师,铸品厚基,塑己育人,以制度制约,以机制激励,抓好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加强运动员文化学习,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定期开展校内外教研活动,坚持每半月进行一次常规业务学习,更新教学理念,提升师资水平。积极探索外训队伍教学新路子,安排四名业务精湛的教师到千岛湖水上项目给运动员上课。校自行车队在日照集训期间,学校积极与济南、威海、日照体校联系,解决了外训队伍教学问题,开创了新的教学模式,保证了训练、学习两不误,成为全省市级体校外训队伍中的首创。健全完善教学设施,配备先进教学设备,实现了班班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图书阅览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电教室等全部按照国家部颁一类标准配备;学校完成了校园网建设,网络信息覆盖整个校园,装备了校园智能电子监控系统。落实量化管理制度。修订了学生班级量化管理暂行办法,每天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考勤课堂纪律、作业文明礼貌等方面,对每位学生进行量化,规范学生行为,提升综合素质。开展“请进来、走出去”。聘请省内外体校的专家、领导进行教学交流活动,邀请省体校、淄博体校等专家来校指导教学活动,组织骨干教师去徐州市体校进行学习。2015、2016年,市体校有140余名学生被普通高校录取,实现历史性突破。同时,与哈尔滨体院、宜春学院体育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有效解决了学校学生出口问题。

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市体校不断创新学管模式,实现无缝隙、全覆盖。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内容包括:学生早操、一日三餐、卫生检查、教学巡察、午间休息、训练督导、自习监督和晚间查铺。组建由学校领导、中心主任、教练员、学生干部参加的值班队伍。每天一位校级领导带班,一名中心主任或学校中层干部为值班负责人,三名教练员处理夜间事务。坚持教学、训练、学管“三位一体”抓管理,每周五上午召开全校学生例会,着力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给全体运动员集中办理了保险,组织全体运动员进行了专项体检,并把县级以上人民医院体检证明作为新生入学的必备手续。学校始终把综合治理和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多项安保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管理教育,没有出现安全事故,确保了校园安全稳定,打造了平安校园。

校园文化丰富多彩

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蕴育良好的校园氛围,是市体校潜心育人的一大亮点。为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学校在全校师生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年组织开展一系列有教育意义、丰富多彩的活动。今年以来,相继组织了学生参加植树、义工活动,组织了法制报告会、周一升国旗宣誓、祭扫烈士墓、消防演练、军训、警示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报告会、迎春联欢会等特色鲜明的活动。为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在暑假集训、十九大期间播放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影片;组织学生开展了诵读“弟子规,争做文明好少年”演讲比赛,有效提升了学生文明素养。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在校内主要道路旁、食堂增设宣传栏,开设了科普知识、省运会冠军榜、年度先进工作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创建等专栏,为学生生活训练提供了满满的正能量。同时,积极做好创建文明城市宣传工作。内部设立了创建文明城市学习园地,利用道德讲堂、宣传栏、电子屏幕进行了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的宣传工作;在外部宣传方面,在包保社区、联建村进行了文明行动宣传、节约宣传,组织人员对包保社区卫生进行了打扫及巡查工作,开展义工活动,全力资助津铺社区开展创城活动。充分利用专业特长服务社会,为市人大、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消防支队、市中区公安局、市民宗局、市残联、市直机关工委、市邮政局、市广播电视台等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各类竞赛活动提供技术指导、场地服务,积极为社会群众提供健身科学指导,全力助推我市群众体育工作向纵深开展,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行政后勤保障有力

基础建设是学校训练教学的基础保障。市体校启动了“基础工程”建设。三年来,相继启动了宿舍、灶房、教室、田径场、监控、电路改造、空调、暖气等“基础改造工程”,所有工程严格按规定和程序进行招标,共投资460万元。同时,招标采购了100台电脑,开设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做到了职工人手一台电脑,训练馆、办公室均安装了空调,所开各类竞技项目全部具有独立的符合标准的训练场馆,学生公寓宽敞明亮,整洁卫生,餐厅建筑面积1300余平方米,能同时容纳800余人就餐,全面提升了办学条件。整顿校园秩序。设置了警卫室,聘请9名保安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进行封闭式管理。购买社会化服务。聘请了专业物业公司全面负责维修和保洁,现在的校园,四季有花、整洁有序,2015年,被济宁市直机关工委命名为“市级文明机关”。规范餐厅管理。成立了学校食堂膳食管理委员会,由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各中心主任和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强化组织领导,狠抓采购物品价格,规范进货渠道,严格采购流程,做到了小宗物品一律从厂家进货,大宗物品全面进行招投标,有效改善了就餐环境,提升了餐饮质量,为师生生活训练提供了坚实保障。提升科研水平。聘请了按摩师,增添了按摩间、理疗间,配置了按摩床,增添了器材,全面开展康复理疗、生理生化指标检测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山东省市级科研机构评估中荣获一等奖,省体育局授予升级型市级体育科研基地,两年共获得价值150万元的理疗器材。

队伍建设筋强骨壮

培育一支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的教职员工队伍,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市体校一班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唱响“撸起袖子加油干”济宁最强音,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遵规守纪大教育、干部作风大提升”三大活动,努力实现干部思想进一步提升,遵规守纪意识进一步增强,实干精神进一步强化,群众满意进一步提高,同时狠抓支部建设,认真组织党员在线学习,做好学习笔记;坚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将学习教育与学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市纪委派驻纪检组的领导下,党委认真履行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坚持负总责,主要领导亲自抓,并按班子成员的业务分工,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了各科室的目标管理,实行了“一岗双责”。在抓党风廉政建设上,坚持从教育入手,进行廉政宣誓,签订廉政责任书,做到警钟长鸣、反腐关口前移。认真落实《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廉洁自律守则》《机关工作人员八小时之外行为规范》等,健全了财务管理、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作为体育人的市体校一班人深深知道,在体育比赛中,成绩越往后越难被提高、纪录越往后越难被超越。每个人都在挑战极限,要想更进一步,非得有更多的付出不可。发展之路,同样如此。为此,市体校一班人将带领全校师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的“一二五六”目标思路,鼓满新时代的风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充分发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在市体校这片充满希望与活力的田野上精心耕耘,着力提升办学水平,力争使更多的冠军从这里起步,梦想从这里起航,为我市体育强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版摄影 杨国庆 唐田)

2017-11-23 1 1 日报 content_510787.html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