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我市各级公安交警部门以“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为中心,开展“清剿源头隐患,严整路面秩序,深化宣传教育,打好共治合成”四个攻坚战活动,分线作战,整体推进,赢得了全省交警系统创建交通安全整治 “四个攻坚战”活动并列第一的好成绩。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保持平稳。市交警支队被市政府提报为全国精神文明单位,市中区交警大队太白中队荣立山东省公安厅集体二等功。
完善顶层设计 加强调度指导
持续强力推进
8月3日,市政府召开会议部署开展全市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行动,深化十九大道路交通安保,开展整治交通秩序攻坚战。市交警支队形成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成立了由主要领导负责的领导小组,并组成6个业务指导组,强化组织领导力度,全面推进创建活动。市交警支队召开了全市确保创建活动实施推进会,深入动员部署,先后下发了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集中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开展隐患歼灭、路面防控、宣传攻势、共治合成“四个攻坚战”行动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建立调度研判会议制度,每周一上午,领导班子与各业务科室集体研究会商创建活动推进措施,特别是9月下旬以来,每天上午8点召开会议,牵头单位汇报工作进展情况,支队领导分别点评,逐项研判分析,确定工作推进重点。市交警支队组成6个督导组分别由党委成员带队,到各地督导检查。14个包保科室在14个县市区大队蹲点驻守,实地综合督导工作进度,对落后的业务,立即联系业务单位进行培训指导,有力地推进了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实施精准“清零” 消存量减增量
推进隐患歼灭战
精准研判,扎实推进。紧抓创建活动契机,组成专门数据研判小组,每天中午、下午两次统计研判当天的工作数据,将多年累积的“四类”重点车辆中未检验、未报废车辆及A、B证未审验和未换证人员作为攻坚重点,精准分析、精确到人,将逾期未检验重点车辆、公告牌证作废未拆解,驾驶人逾期未审验、未换证驾驶证数据精确推送至各地,为隐患清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精确到位,狠抓落实。梳理出重点企业、重点驾驶人、重点车辆,精确到县市区、乡镇、村居、个人,责任到大队、中队、民警,各地公安局组织交警、辖区派出所联合作战,采取超常规措施倒逼重点车辆所有人及时办理检验及报废业务,全力“清零”。先后2次集中约谈重点企业。约谈企业429家,全市共下达《交通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429份,督促企业落实交通安全主体责任,及时办理相关业务。限制办理车驾管业务。对逾期不按要求报废的车主单位,不予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转移登记、抵押登记业务,倒逼消除安全隐患。开展上门追缴行动。告知其法律责任并限期办理检验、报废,消除隐患。
严格管理,规范业务。相继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营转非”大客车业务办理的指导意见》、《关于隐患车辆相关业务办理的通知》及有关业务的注意事项、业务流程,进一步规范了机动车自行拆解或因事故赔偿、经济纠纷被财产保全无法办理报废、检验等业务。
警示提醒,广泛告知。利用“济宁市车辆管理所”微信平台分类发布重点车辆逾期未检验、公告牌证作废未拆解,重点驾驶人逾期未审验、未换证信息,实行微信提醒;利用短信平台,点对点发送业务告知短信;采取科室包保的方式,逐一电话告知提示车辆所有人、驾驶人,督促、提醒及时办理业务。截至10月26日,共发送微信提醒6900余条、短信24000余条,电话督促6900余个,全市四类重点车辆检验率为99.9967%、报废率为100%;重点驾驶人(A、B证)审验率99.81%、按期换证率99.97%。目前,在省厅隐患清零考核工作中均得满分。
紧盯道路主战场 严查重点违法
推进路面防控战
组织开展严管统一行动。在日常管理与专项行动相结合的基础上,持续深化我市“夜鹰行动”,突出重点车辆和重点交通违法,认真组织全市路面防控战严管统一行动,科学布警,强化现场执法力度,严查重点车辆、重点违法行为,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用警效率。行动以来,全市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115.56万起,其中重点违法行为53.96万起。
强化城市秩序严管整治。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大力整治城区交通秩序,严查“三乱”、“两闯”、“三驾”等严重交通违法;加大重点区域交通秩序整治力度,安装自动抓拍电子监控设备,加强违法停车管理,不断改善交通秩序和环境。深入推进交通设施“两化”工作,在城区安装LED夜间主动发光指示、禁令等标志154套,安装“礼让斑马线、我为您点赞”提示标志126套及其他标志56套。
持续推进3次以上交通违法未处理“清零”行动。市交警支队组织各大队逐一对照辖区四类重点车辆违法未处理车辆明细台账,安排专人通知车主,督促立即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清零;在通知车主及时处理非现场交通违法行为的同时,要求车主必须对现场处罚的单据及时交款;各大队安排专人深入二手车交易市场,针对交易的有3次以上违法未处理的车辆,督促车主进行清零处理,目前四类重点车违法处理率为99.96%,其中12个县市区已完成清零。
强化四项行动 深入教育警示
推进宣传攻势
开展交通安全隐患“大曝光”行动。邀请媒体随警作战,深入路面一线采访报道,第一时间反映交管工作动态,曝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公布超期未审验驾驶人,提升宣传的时效性和影响力。行动以来,曝光安全隐患问题突出企业20家、严重违法行为361例、逾期未审验和未换证重点驾驶人1456人。配合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拍摄制作新闻及专题节目3次。
开展交通安全“大警示”行动。利用12123短信平台开展对重点驾驶人违法提示11万余条次,开展点对点安全警示12万余条次;利用公安交管微信、微博平台开展有针对性交通安全预警99条;对2016年以来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的梁山县3家运输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召开约谈会,进行面对面约谈警示。
开展交警新媒体宣传“大矩阵”行动。利用官方微博账号转发@公安部交通安全微发布、#权威发布#、#一线微观#、#山东交警#等话题博文126条,特别是每晚黄金时段转发部、省微信、微博账号转发1000余条;结合本地案例向公安部交通安全微信平台发布推送相关内容35篇;向省厅交管局双微报送相关素材54篇,其中被部局采用5篇,总队采用13篇。
开展公安交管执法“大直播”行动。8月份至今,交警支队在全国交警#执法直播台#话题下,充分用好新浪微博、一直播、今日头条等平台,围绕交警夜间整治违法行为、不礼让斑马线集中整治及车管所车驾管业务办理、科目三考试流程等情况开展执法大直播共93场,其中支队开展34场,由大队独立开展微直播59场。
强化四抓措施 突出综合治理
推进共治合成战
抓好顶层设计,强化组织原动力。坚持交警、交安办“双轮驱动”,内外同步发力、部门齐抓共管。以市交安办的名义召开了部分成员单位会议,联合交通、安监、工商等行业主管部门,跨行业、全市域同步开展共治合成战。
抓紧短板弱项,强化责任驾驭力。针对创建标准,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单位和个人,尤其对营运车辆重点违法、交通事故、企业安全隐患及道路安全隐患突出的县市区,要求各地及时向当地政府(安委会)报告,立即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运输企业法人、经营管理负责人、安全管理负责人进行约谈,真正落实主体责任,并在媒体集中曝光了20家问题突出重点运输企业。
抓深分析研判,强化落实推动力。市交安办安排专人对省考核项目进行分析,确保不留存量,对新增量及时进行清理,主动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研究梳理抄告单,制定整改治理措施,强化推动落实。市交安办推送的抄告单被省交安办作为样本向公安部进行了报备,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截至目前,市交安办共向市交通部门集中推送22份、向安监部门集中推送16份抄告单;县市区交警大队向同级交通部门集中推送47份、向安监部门集中推送38份抄告单,有效促进了工作的落实。
抓实督导检查,强化效能战斗力。定期对各县市区工作开展情况量化排名和进度公示,考核结果纳入市综治委年终考核成绩,对工作滞后县市区,由市交安办约谈县市区交安办主任,并到实地进行重点帮扶、督导,我市“共治合成战”成绩稳居全省第一。通讯员 杨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