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17日
首页
第01版:

破“土”成才的摇篮

——济宁市农村干部学校管理处党总支打造农村干部教育品牌纪实

■本报记者 孙逊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干部,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群众致富的带头人,责任重大。在济宁市高新区王因街道后岗,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张明武以自己的大成企业为依托带领全村共同致富,传授钢结构及油罐知识,发展油罐、轻钢项目18家,三产服务业26家,安排就业300余人。

“这要感谢市农干校。正是在学校的学习,让我这个‘泥腿子’有了带领村民致富的本领和能力。”张明武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济宁市农村干部学校管理处党总支团结带领学校一班人,奋勇开拓、求实创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农村党员、干部,为农村基层打造了一支“留得下、靠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乡土大学生村官队伍。2011年,学校管理处党总支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学校管理处党总支主持研发的5部核心课程教材,被中组部评为全国党员教育培训优秀教材。

强身健体,筑牢党建“生命线”

济宁市有6000多个自然村,近4万名村干部。十年前,村干部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偏大、知识老化、党务村务管理专业知识贫乏等问题。为了给全市乡村培养更多用得上、留得住的带头人,在2003年开始举办农村党员干部大专班的基础上,2010年,济宁市农村干部学校正式挂牌,成为山东省首家专门开展农村干部全日制中职学历教育的“村官学校”。

“打铁还须自身硬。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线,党的农村干部学校必须姓党。只有狠抓党总支自身建设,全面强化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生命线才能筑牢。”学校管理处党总支书记耿鸿玲说。

学校管理处党总支以党员活动日为载体,着力加强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通过积极引导、悉心培育,打造了一支以党员教师为骨干的农村党员干部学历教育专业化教学团队。“广大党员教师争当政治素质强、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表率,近年来有20多名教师分别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齐鲁名师、济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创业培训师等称号。”被国务院学位委、教育部等聘为全国教育专业研究生学位教育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职教师培养教指委委员、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指委委员的党员教师彭德举介绍。

学校管理处党总支还注重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把党支部建在班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抓好从优秀学员中发展党员的工作,782人经过组织严格培养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学员党员中开展了“闪光在校园、奉献在家乡”活动,鼓励学员爱校园、爱家乡、学本领、做贡献,争做百姓信得过的带头人。

坚持“三为”,升级村官“金刚钻”

20多岁的王振南现在是鱼台县振南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作为济宁市农村干部学校曾经的学员,从学校毕业后,凭着自己的一股闯劲,王振南创办了木耳专业合作社,带领当地群众发展木耳产业。目前,合作社已成为鲁西南地区最大的木耳种植基地。

“升级‘金刚钻’,才能干好现代‘瓷器活’”。学校以“为农村党员干部提供最良好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最管用人才、为农村党组织贡献最优秀干部为办学方向,重点面向农村党员干部、村后备干部和立志扎根农村的高中及大中专毕业生等招生,努力实现学员党性修养、执政能力、致富带富能力和服务群众能力‘四个提高’”,彭德举说。

办学以来,济宁市农村干部学校共培养具有大中专学历的农村党员、干部3010人,已毕业2210人,1156人进入村“两委”任职,占73.4%,732人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占33.1%,成为领导村庄发展的“领头雁”;912名学员利用所学知识,成功创办了企业和致富项目,成为致富能手,影响带动了一大批乡亲奔康致富。学校管理处党总支带领一班人逐步拓宽教育培训领域,(下转3版)

(上接1版)广泛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新型农民创业和农村党员技能培训、基层党务工作者培训、妇女干部创业培训等,逐步成为山东省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领域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培训阵地。

身入基层,唱响发展“春之歌”

在泗水县圣水峪镇椿树沟村,村党支部书记渠井萍带领村民办起了奶牛养殖场,养牛户年收入从数千元升到五六万元,走上了小康之路。“学校的老师们经常来我们村进行指导,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和问题。村民们都很感谢他们。”作为济宁市农村干部学校曾经的学员之一,渠井萍至今对学校满心感激。

为加强与基层、与学员的联系,永葆农干校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学校管理处党总支在济宁市11个县(市、区)建立党员教师联系点和学员党员创业示范基地,定期组织党员骨干教师深入到村庄、田间调研,摸农情、接地气、解难题,无偿提供指导、咨询和技术支持,深入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分期分批组织党员学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为农村基层党建和新农村建设服务。在调研和实践的基础上,编写的《乡村领导实务与村民自治》等5本教材被高教出版社作为“农村干部教育”系列教材正式出版;撰写的“农村干部学历教育的教学模式及课程建设研究”被评为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创建了一套适合农村工作实际和农村党员干部需求的特色教育体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校坚持贴近学员培养目标、贴近农村实际应用、贴近农村社会环境、贴近学员接受能力、贴近农村产业发展,坚持党务知识、村务管理一起教,理想信念和党性实践一起抓,采取案例情景教学、现场教学、专题讲座、交流研讨、调研实践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通过党员活动日、村官论坛、“戴党徽、亮身份、做表率”活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提高学员党性修养和实际工作能力,实现了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由单一课堂教学向多样化教学的转变。加强对学员的跟踪培养,涌现出了深山沟里的致富带头人渠井萍、小木耳推动大产业的王振南以及张明武、王广松等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先进典型,他们如同星星之火,正带领群众砥砺前行,不断为古老的村庄描绘着现代文明的容颜。

-->
2017-07-17 ——济宁市农村干部学校管理处党总支打造农村干部教育品牌纪实 1 1 日报 content_502902.html 1 破“土”成才的摇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