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惠亚
为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党组织引领发展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鱼台县积极推进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坚持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凝聚在产业链上,让农民富在产业链上,不断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持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截至目前,鱼台县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117个,其中,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的64个,超过10万元的37个。
发挥优势助集体增收
“现在咱的西瓜已经卖完了,效益还很好,这一个棚是八分多地,卖到五六千块钱。”李阁镇李楼村党支部书记李明军介绍说。在李楼村专业种植合作社,13个整齐排列的大棚内种植的西瓜、贝贝南瓜、糯玉米已喜获丰收。现在合作社不仅有蔬菜种植大棚,还有几十亩的果园和鱼塘,多样化的种养模式、畅通的销路,鼓足了村民的钱袋子。与此同时,李楼村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建成高标准的党群服务场所,集党员教育、两委办公、综合治理、乡村振兴、社区服务为一体,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阵地。
合作社发展到哪里,基层党建就跟进到哪里,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就发挥到哪里。鱼台县坚持村党组织主导,党组织书记担任主要负责人,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吸引农村种养殖大户、致富能手参加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带动周边经济发展。
探索融合发展新模式
“刘庄村成立茂盛谷物种植合作社,与山农大人才团队合作建设22个种植大棚,进行果蔬与赤松茸间作栽培,村集体投资25万元,占股26.4%,合作社每年销售2.5万公斤赤松茸,利润可达到24万元,村集体仅此一项收益分红6.3万元。”罗屯镇组织委员闫琳琳表示。
通过刘庄村的辐射带动,罗屯镇沈集、周楼等9个村党支部积极领办合作社,发展赤松茸、瓜果种植等产业,建立合作社联盟,直接与商超对接供货,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了产品利润。截至目前,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5万元,其中2个村超过10万元。
鱼台县积极探索实施“1+1+1”模式,即1个村镇企业,配备1支红帆领航服务队,与1个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深度合作,形成企业发展与村集体经济互惠互利的发展模式。按照分期推进的原则,每个镇街选定1个示范带动能力强的村,每个村选定1块区域作为“微示范区”,以“党建+”为抓手整合各类资源,通过组建组织、优化制度、提升服务、强化管理等措施,集中打造成典型示范区,引导产业项目相近的合作社成立合作社联盟,增强集群带动效应,提高抗击风险能力,使“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发展”。
强化自身建设激活力
“我们以‘抓党建促产业’为目标,对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实行全方位、‘保姆式’服务,确保合作社党建持续发挥作用,不断增强活力。”鱼台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鱼台县组织召开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现场观摩会6次,技术指导培训346人次,培育一批班子有力、运行规范、效益良好的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典型。同时,县财政列支300万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优先支持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集体经济项目。
鱼台县整合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金融、市场监管等12个部门政策,抓好配套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对符合条件的村在注册审批、土地使用、金融支持、税收优惠、人才支撑等方面优先扶持。涵盖17个村、近3万人口的王鲁镇“稻梦水韵乡村振兴示范区”,围绕稻米种植、稻虾共作、毛木耳种植等产业和项目,打造支部领导、党员带动、群众参与、共同致富型的党建示范区,通过党建示范实现强村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