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明 荣静静
2019年7月,汶上县驻刘楼镇工作队的13名来自不同企事业单位的同志,分为7个工作组奔赴刘楼镇农村第一线,成为7个工作薄弱基层党组织的“当家人”。一年的时间匆匆而过,队员们用脚丈量民情、用耳聆听民意、用行动解决民忧,在驻村帮扶的日日夜夜里积累了太多的汗水、太多的感动,以及和老百姓之间太多的故事。
当好“贴心人” 一枝一叶总关情
驻村伊始,怎样第一时间转变角色,尽快融入驻村工作成为摆在工作队面前的首要任务。“不登群众家门,不与群众打交道,只‘走形’不‘走心’,就失去了驻村工作原有的意义和人民群众的信任。既然我们肩负重任,带着组织的嘱托深入到了基层一线,那我们就要‘走心’不‘走形’!”在工作队第一次全体人员会议上,队长冯成利动了真情。在他的带动下,7个工作组带着踏石留痕的决心和一心为民的深情投入到了驻村工作中。大家围绕驻村帮扶工作任务,在村内开展入户走访,并与村两委及部分党员、群众深入交流座谈,征求意见建议。短短两周的时间,几大本厚厚的调研报告就放到了冯成利的面前,报告中各工作组围绕抓好基层党建、脱贫攻坚、村集体经济发展三大工作,摆现状、谈分析、讲对策、提思路,为工作组两年的包驻村工作提前规划好了蓝图。
当好“领头雁” 立根固本为乡亲
工作组各自的包驻村虽然都离得不远,但村情村貌却都各不相同。与辛海村紧邻的侯村是个传统意义的“空壳村”,村里情况较为复杂,班子发展思路不清晰,没有集体收入,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增收缓慢,导致群众意见较大,时有矛盾纠纷发生。
进驻侯村后,国网汶上县供电公司驻刘楼镇侯村第一书记王建祥第一时间健全了党内组织生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群众代表认真开展学习,共同解放思想,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分析研判会,深刻剖析村里存在的问题,深入征求大家对全村发展思路的建议,进一步凝聚了发展共识,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通过王书记的带领,我们现在的班子团结了,全村上下拧成了一股绳,群众看到了村干部的担当,也就有了改变我们村落后面貌的决心和信心。”看着村里渐渐发生的变化,侯村党支部书记贾存勇满怀信心地说道。
当好“排头兵” 实干担当破瓶颈
一大早,在刘楼镇孔庄村文化广场上,两台水钻机的轰鸣声早早地打破了村里的宁静,然而附近的村民却并没有抱怨,反而都主动赶过来帮忙打下手。
“大家干活的时候一定注意安全、保证质量,咱加加班争取让老少爷们们早点用上咱的健身器材和新广场!”汶上县财政局驻孔庄村第一书记孙海涛正在督促工人们加紧施工。广场的尽头,一座高标准的省级标准化幼儿园里不时传出孩子们铜铃般的笑声,与之相邻的孔庄村为民服务中心工程也已经接近尾声。
2018年,村里把建设于上世纪70年代的老村委拆除,在原址建设幼儿园和为民服务中心,然而由于前期预估不足等原因,导致工程迟迟没有建设完工。了解到情况后,工作组积极协调财政、教体等相关部门,帮助孔庄村争取到上级扶持资金100余万元用于两项工程的建设。幼儿园目前已经投入使用,孔庄村及周边临近多个村的120余名孩子正在这里上学,每年可为村里带来10万元的租金收入。“在幼儿园后边我们还预留了一块地,计划整合起扶贫资金和部分第一书记帮扶资金,在这里建设一座1000平方米的厂房对外出租,现在镇上的一家大型服装加工厂已经和村里达成了初步意向。”孙海涛笑呵呵地说道。
“在驻村工作中,只有充分依托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真心实意走进村民家中、走进村民生活、走进村民心里,了解村民困难,帮助村民做实事,才能拉近与村民心与心的距离,真正做到解民忧、暖民心、系民情。”说起一年来的驻村工作,冯成利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