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把“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作为脱贫攻坚“三个着力”的第一条,指出:“当前,我国的扶贫工作主要以党委政府主导、扶贫干部帮扶为主,一些贫困户最关心的问题是‘政府能给我多少钱’,而不是‘我该怎么做才能脱贫’,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明显不足。”
那么,如何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杜绝去年脱贫今年返贫的现象?安居街道党工委认为,精准扶贫,关键在人,给钱给物,能解决一时困难,但只有扶心扶志、扶能扶智,才能治愚治懒,拔掉穷根,才能激发活力,形成合力,更新观念,唤醒贫困户自我脱贫的斗志和决心。为此,安居街道充分发挥运河新城腹地区位优势,依托辖区产业资源,坚持精神扶贫和物质扶贫两手并重、双轮驱动,积极探索推进“扶智+扶志”模式,持续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扶智,才能掌握致富钥匙——
提升脱贫能力,构建“造血”机制
66岁的后张宇村村民王永勤一家三口,独子是聋哑人,一级残疾,没有自理能力,多年来,老两口靠着家里的四亩地的收入维持着家庭生活。被政府纳入贫困户后,除了每年的政策性扶贫资金,王永勤又在安居街道高新农业种植示范园找到了工作,在技术员的带领下,使用科技手段养护辣椒、黄瓜、丝瓜等有机蔬菜,每月收入2000多元,成了农高园的“技术工人”。
“安居街道高新农业种植示范园二期是产业扶贫项目,由政策出资建设,总投入106万元。采用租赁的方式获得收益,给贫困户进行分红,项目建设内容是4座恒温冬暖大棚及附属设施。项目惠及对象是后张宇村、后埝口村、薛屯村、张天楼村共40户贫困户、84人。”后张宇村党支部书记李振力说,“为了让贫困户能够享受到产业带来的更多的好处,我们在招募养护工人的时候优先考虑贫困户,并传授一定的农业技术进行管理。”目前,在该项目工作的贫困户“技术工人”4人,人均年收入2万多元。
据安居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内力与外力相结合,采取多种措施充分调动贫困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激发脱贫致富的信心。强化教育扶贫,努力斩断“穷”根。着眼让贫困群众“站起来”、“走得稳”,不断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努力切断贫困“代际传递”。全面落实贫困家庭学生教育扶贫政策,对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一人一档案、一人一专案”,制定个性化教育资助方案。针对贫困户、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重点开展就业帮扶工作,发挥辖区企业资源优势,优先推荐岗位信息,优先参加培训见习,优先提供创业扶持,帮助其顺利实现就业。
目前,街道还与山东运河技工学校合作,针对贫困户中适龄青年,专门制定了技能培养计划,减免相关学费,使扶贫真正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扶志,才能挺起精神脊梁——
培育道德新风,转变思想观念
近日,“中国梦·新时代·话小康”百姓宣讲活动在安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宣讲员深情讲述了身边的优秀党员干部立足平凡岗位,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攻坚任务中发生的感人故事。
贫困户刘洪涛说,听了这些先进事迹,很受鼓舞,感觉自己应该振奋起精神来,好好干活,让自己的家庭尽快富裕起来。
“治贫重在治根,扶贫先要扶心。”安居街道紧密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培育道德新风,推动社会回归正确价值取向,打通贫困群众思想“总开关”,真正以文明乡风、淳朴民风为贫困群众注满“精气神”。坚持常态化、全覆盖开办儒学讲堂,聘请专业讲师深入村、社区定期授课,让传统道德观念入脑入心,以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开展正向引导,唱好贫困户个性化教育引导与乡村道德新风培育的“二重奏”。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人。开展“讲好扶贫故事”活动,大力宣传新时代扶贫精神,激励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观念,唤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斗志。坚持在每年“扶贫日”活动期间,选取脱贫户先进典型进行集中宣传,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开导群众、激励群众。推进移风易俗鼓舞人。聚焦减轻贫困群众负担,大力开展移风易俗,积极推行喜事新办、厚养薄葬、丧事简办,制定了红白事规范流程、标准要求,引导贫困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让贫困群众甩掉“人情枷锁”,极大提升了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引智,才能拓宽扶贫渠道——
汇聚非公企业力量,擦亮同心脱贫品牌
盛夏的四季牡丹生态园郁郁葱葱,映入记者眼中的是,一座集现代农业、生物科技、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园区,除了上千亩的油用牡丹田之外,用植物搭建的迷宫、新建的动物园、游乐园,还有正开得旺的芍药花,再加上小桥流水的人工湖,简直成了安居街道独有的“世外桃源”。
据介绍,该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一对一帮扶所在村的8户贫困户,定期开展走访慰问,特别困难的给予重点帮扶,优先招录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业,对有意向种植牡丹的群众,提供苗子、技术和服务,签订收购合同,保障群众稳定增收。
“助力贫困户脱贫,企业责无旁贷,我们愿意贡献更多的力量。”四季牡丹生态园的负责人说。
据了解,近年来,街道在加强引导,充分发挥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民族宗教界人士等群体力量,全力打造“统战+企业+扶贫”品牌,积极为贫困户提供工作技能和工作岗位。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脱贫攻坚,大力实施扶贫项目带动、龙头企业引领、壮大集体经济等产业扶贫模式,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投资特色优势产业,增加就业岗位,辐射带动周边贫困群众共同参与产业脱贫。汇聚社会各界力量。围绕老弱病残特殊贫困人口,突出同心扶贫,推进巾帼扶贫、志愿扶贫、医疗扶贫等行动。坚持组织街道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暖冬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巾帼志愿者们走访慰问贫困户,积极开展送温暖系列活动。聚焦贫困儿童、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依托安居街道壹乐园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站,以山东美恒集团有限公司、济宁市四季牡丹园等志愿者团队为主体,常态化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安居卫生院医院由党外医疗专家组成的义诊队伍,利用节假日时间,为贫困户进行义诊、慢性病鉴定,并提供免费药品,共义务诊治困难群众662人次。发扬守望相助美德。积极推行邻里关爱、慈善互助等扶贫模式,形成一人有难众人帮、一家贫困大家扶的良好局面。
安居社区儿童服务站的志愿老师义务为贫困儿童辅导作业。
贫困户王永勤在高新农业种植示范园工作。
安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胡传同和同事在为贫困户史长军检查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