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柳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公筷公勺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宣传和倡议也随处可见,如今公筷公勺的推广使用情况如何?近日,记者探访了城区一些餐饮店较为集中的场所发现,公筷公勺的宣传推广较好,但当前的实际使用情况尚存不足。
在城区太白楼路、金宇路部分大型商场的中小型餐饮门店,记者发现,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随处可见,有些在门店入口的显著位置悬挂着,有些在门店内墙上张贴着,还有一些在餐桌上放置的温馨提示卡上,各种形态存在的宣传倡议都在提醒消费者自觉使用公筷公勺。但记者在探访过程中注意到,虽然不少餐饮门店都在显著位置张贴了“公筷公勺”的宣传标语,但却没有配备公筷公勺,有些餐饮店即使配备了公筷公勺,但实际使用的顾客并不多。
“我们虽然配备了公筷公勺,但一般客人主动索要才会提供,而客人主动索要的情况比较少。”城区太白路某商场内一家餐厅的服务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店内提供的公筷公勺和为顾客提供的私筷私勺在颜色和款式上无明显区别,极易混淆。
“餐饮行业作为服务行业,有责任为消费者提供一个良好安全的用餐环境,但没办法强制要求顾客的用餐行为。”城区一家大型餐饮店的相关负责人这样说道。记者也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了解到,外出就餐不使用公筷的主要原因是“不习惯”、“都是亲朋好友没必要”。“现在已经了解了使用公筷公勺的好处,但是用得不多,主要是不习惯。提倡使用公筷公勺,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经常在外用餐的市民石先生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