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13日
第01版:

市市场监管局

保障“菜篮子” 守护烟火气

■本报记者 孙逊 本报通讯员 宋峥

一走进菜市场,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这里既宽敞明亮,又琳琅满目。但是,仔细一看,所有的东西却又都摆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菜摊子、肉摊子、鱼虾摊子、水果摊子,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摊子,分门别类,秩序井然又各有特点。这是济宁城区农贸市场的真实写照。

农贸市场关系着千家万户的“菜篮子”“油瓶子”“粮袋子”,是展示城市品位和形象的重要窗口,最能直接反映出一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农贸市场的综合管理也成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按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总体要求,市市场监管局将农贸市场作为创城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日常治理与改造提升同步”的原则,强监管、重服务,多措并举,统筹推动农贸市场的管理与提升,换新姿、亮新颜、展智慧,打好创城攻坚战。

立足本职,勇于担当,狠抓农贸市场规范提升。今年济宁市创建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召开后,市场监督管理局立即行动,接连召开了市场监管局创城动员大会、创城推进会等会议,安排部署市场监管局2020年度创城工作。成立创城工作专班、制定创城工作方案、确定市场包保科室,按照“管理标准化、队伍网格化、督查清单化”的管理模式,全面动员、周密组织、强力推进,坚决打好创城攻坚战。全市市场监管系统上至市局领导班子成员,下至基层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放弃午休和双休时间,坚持早7点到晚7点坚守在农贸市场一线。严格按照创城要求,针对市场秩序开展了城区农贸市场卫生清扫集中整治、垃圾死角集中整治、公厕卫生集中整治等专项集中整治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创城为民、为民创城,把为民情怀根植于心。柴米油盐皆滋味,人间烟火暖人心。为让百姓买得舒心、吃得安心,市场监管局不断加强精准督导整治,多办实事,增强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督促市场管理方做到市场内铺面、货台、摊位摆放整齐及保持全日整洁卫生;督促市场开办方落实管理措施,以抓脏治乱为重点,常态化治理商品乱堆、垃圾乱丢、通道不畅等市场环境问题,同时为维护市场公平交易,执法监管人员对市场计量器具进行校准抽查,重点打击短斤缺两等扰乱市场经营秩序的违法行为。督促市场经营户做好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和进销货登记,坚决打击销售三无、过期、变质或未经检疫食品的行为;结合抽检工作开展蔬菜、水果的抽检工作,及时公示抽检结果,并开展你点我检等食品安全宣传活动;严把食品安全质量关,督促场内食品经营户规范着装、持健康证上岗,落实防蝇防尘等食品安全要求。

沉下心来、扑下身子,用绣花功夫落实创城工作。“细微之处见风范,毫厘之优定乾坤。”市场监管局坚持创城工作问题导向,抓实抓细抓具体,让工作实一点、再实一点。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在城区农贸市场开展“亮健康通行码+体温检测”通行机制、每日全面消杀机制,要求所有业户进入经营场所时必须亮明健康码、测体温、佩戴口罩,在每日开市前、闭市后需严格完成对农贸市场全方位无死角的卫生消杀工作,让百姓购得更安心、买得更放心。同时,为城区重点农贸市场购买菜筐,统一摊位标准,规划整齐的农贸市场让百姓购买得更舒心。督促市场方履行责任,对卫生间做到双厕双人维护,整治市场内公厕异味及脏乱差现象,让群众逛得更开心。在城区农贸市场新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健康 有你有我”等公益广告,潜移默化中传递文明理念。曾经“脏乱差”的集聚地,如今成了“高大上”的文明窗口,华丽变身的农贸市场,为市民生活带来了更多便捷和舒适,切实推进市民文明素养的提升和文明习惯的养成。

图为干净整洁的秦庄农贸市场。■记者 陈硕 摄

2020-08-13 市市场监管局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45470.html 1 保障“菜篮子” 守护烟火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