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空乘
四十年,风雨兼程、薪火相传,春华秋实、弦歌不断。近年来,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坚持“质量立院、特色兴院、人才强院、文化铸院”发展战略,确立“立足济宁、服务山东、辐射全国、走向国际”办学定位,以重点专业建设为平台,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以培养模式改革为主线,以文化育人为亮点,抓改革、促创新、求突破,助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走出了一条产教互融、校企共同、学岗直通、文化育人的特色办学之路。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学生“就业光彩、生活精彩、人生出彩”为培养目标,创新“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协同育人、多彩成人”育人理念。率先构建“三融三进三课堂”文化育人体系,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十佳经典案例。联手中国孔子研究院,主持建设“儒家文化与鲁班工匠精神传承与创新”国家教育教学资源库。牵头创建全国职教“中华传统美德研究院”,举旗引领山东省“中华美德职教行”活动。成立文化育人研究中心,开发《<论语>心读》系列课程,培育“新六艺”特色社团,打造“五月的鲜花”活动品牌。培育了一大批“道艺兼修、品有技高”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入选山东省政府文化创新奖、中央电视台全国职业院校百强巡礼,被中央文明委授予 “全国文明单位”。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主动对接新旧动能转换,服务“一带一路”,推进校地、校企、校际合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现有教职工队伍730余人,培育教授、副教授196人,引进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23人;开设制造、信息、生化、建筑、财经、教育、艺术、旅游等招生专业48个,全日制在校生17000余人。建有机电、汽车、信息等47个校内实训中心,5家校中厂,设立400余家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与华为、惠普、如意、中科电55所、达内集团等名企携手,打造专业品牌。与俄罗斯远东国立交通大学、韩国乙支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临沂大学等国内外大学合作专本硕贯通培养人才。重点建设并培育出国家骨干专业、国家学徒制试点、高水平专业群等省以上专业项目52项,全力推进教学教材改革,打造理实结合、线上下混合、教与育融合的活力课堂,建成国家级精品课、资源共享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55门,国家和省级教学团队9个,国务院特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省突贡专家、省教学名师、齐鲁文化英才、二级教授等17人,省级科研创新平台6个。学生获职业技能竞赛国赛、省赛获奖103项,其中一等奖23项。学院获批“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面对新时代,迎接新挑战。追梦路上,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守职教初心,牢记人才培养使命,驰而不息,奋发作为。瞄准济宁市先进制造业、信息产业等发展需求,践行“战略牵引、产业导向、创新驱动、关键突破”发展思路。产教融合,创新混合所有制办学体制机制;服务地方,创新“学岗直通”人才培养模式;“四强三化”,建设 “教练型”师资队伍;协同创新,建立“资源集聚”的科技平台;以人为本,建设智能校园;引输联动,打造国际化高端平台;纵横交互,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学儒育心”,打造精品文化育人品牌。努力把学院建成办学特色鲜明、业绩贡献突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高水平优质高职院校。
路在脚下,心在远方。乘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东风,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将在“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道路上,不负济宁人民重托,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谱写荣光与梦想交织的辉煌篇章!
■本报记者 刘项清 刘传伏 本报通讯员 姚洪运
步调一致
名师高徒
汽车实训
律动荷风
文明之声
舞动青春
徜徉书海
循循善诱
花样年华
数控实训
大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