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07日
第03版:

把好“攻坚”脉 开好“致富”方

——任城区喻屯镇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裴存刚 孔伟娅

“别人家里有的,现在我都有了。”今年42岁的宋宣,曾经是喻屯镇田庙村出了名的贫困户,因单腿患有先天婴儿瘫,长期窝在家里,思想消极,生活困难。2015年,宋宣被纳入贫困户,并在喻屯镇扶贫干部刘丹的帮助下走出了家门,做起了甜瓜批发生意,每年增加收入4000多元。如今宋宣的家整洁明亮、一尘不染,家具家电一应俱全,偶尔空闲时他还会种种花、做做木工、在网络上唱唱歌,生活充满了乐趣。

宋宣生活发生的变化只是喻屯镇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

喻屯镇位于任城区的南部,南四湖的西畔,周边与金乡、嘉祥、鱼台、微山四县接壤,是典型的农业大镇,小麦常年种植面积约9万亩,水稻约12万亩。几乎占了整个任城区种植面积的一半。存在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短板突出、资源环境制约明显等短板。

面对现实困境,喻屯镇党委政府上下无一畏难,而是进一步完善精准脱贫路线图,以愚公移山的坚韧、挑针引线的功夫,真切回应群众期盼。近年来,成百上千的党员干部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兴产业、补短板、强保障,点线面精准“落笔”,“绘好”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作战图”,带领贫困群众走出了一条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产业与发展共促——

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夏日的阳光炽热却有活力,象征着希望。记者采访到43岁的贫困户高祥燕时已是中午1点,患有残疾的高祥燕幸福的笑容一直在脸上绽放,家里收拾的整整齐齐,四组布艺沙发和各种摆放整齐的生活物品向记者阐释着这个家庭的幸福。

同行的喻屯镇扶贫办主任张海燕介绍,因为残疾,高祥燕一度生活困难,将他纳入贫困户后,镇里为他申请了低保、残疾人补贴等政策性补贴每年近15000元,再加上山东爱福地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的扶贫开发项目分红收益,其扶贫收入可达近20000元。现在,他又拾起了理发的行当,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脱贫不是终点,致富才是目的,扶贫要顾眼前,更要顾长远。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精准扶贫的部署要求,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喻屯镇积极对接山东爱福地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使其成为精准扶贫帮扶主体,2018年与其订了扶贫开发协议,吸纳扶贫开发资金50万元,约定年保底收益10%,用于喻屯镇贫困户分红。2018年、2019年,爱福地分别按每户1000元分配给喻屯村、兴福集村、河北朱村、崔庄村50户贫困户。2019年12月喻屯镇又将2019年度扶贫开发资金44万元投入山东爱福地生物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实施山东爱福地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扶贫开发项目保底收益,确保了贫困户分红收益,大大提高了贫困户的经济收入。

扶贫与扶智共融——

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参与式扶贫

刚刚过去的6月,喻屯镇田庙村田广举家喜事连连,多年的老房子刚刚修缮一新,女儿田舒婷被保送浙江大学研究生的喜讯又传来。

田广举身患抑郁症,精神时而正常,时而狂躁,经常有轻生的念头,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劳动能力有限,一家四口的生活重担全部落在了妻子一人身上。“2015年以来,政府给修缮了房子,两个孩子的教育费用,镇上的包保责任人帮忙联系教育、民政等部门,每年免除田舒婷学费5000元,并申请了助学金,老田看病吃药也有了医疗政策保障,基本上不用花钱。两个孩子也都很争气,一个刚保送了浙大研究生,另一个孩子在济宁一中成绩也很好,我们的家庭越来越有希望了。”田广举的妻子高兴地说。

知识改变命运,正是这个农村贫困家庭的真实写照。在田广举和爱人的眼中,他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与帮扶干部的用心付出。据张海燕介绍,2019年,田广举一家4口共得到各项扶贫资金共计28000余元,大大减轻了家里的负担,免除了田广举的后顾之忧。当前,各项教育扶贫政策落实到位,推动贫困人口既“富口袋”又“富脑袋”促进稳定脱贫。

近年来,喻屯镇依托农业优势和政策拖底,推动“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实现稳定脱贫。结合实际,在落实各项扶贫政策的基础上,喻屯镇兜牢贫困人员就业底线,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开发秸秆禁烧员、保洁员、看站管水员等公益岗位,安置15人就业,年收入稳定在3000元以上,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了就业增收、稳定脱贫,做到了收入有保障,脱贫有路子,圆了贫困人口的“工薪梦”。

民生与文化共谋——

政策托底守民生底线 孝善文化撑精神脊梁

50岁的张珍是喻屯镇九子集村村民,她十几年如一日,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本家大娘和大哥,赢得了乡亲们和亲朋好友的一致好评。她用赤诚孝心诠释了传统美德,用实际行动演绎平凡的亲情故事。

2010年,大娘魏周氏患动脉硬化,突然倒地,虽经抢救治疗,但因年纪较大,右半身完全失去知觉,生活不能自理。张珍主动承担起照顾大娘的任务。没多久,寿光盐厂打工的大伯哥魏福河突发脑溢血入院,出院后,张珍毅然承担起了照顾两个病人的重任。

2015年1月魏福河被纳入了贫困户,可以享受免费住养老院的救助政策,张珍却舍不得,依然把他养在家中,别人问起,张珍说的最多的总是:“她娘俩省事,一点闲事没有,不挑食,好伺候。”

包保责任人说,针对魏周氏娘俩这种没有直系亲属,没有生活能力的贫困户,喻屯镇用足政策红利,明确享受政策清单,在了解到魏福河家房屋跑风漏雨之后,于2017年对其房屋进行了重建,确保了娘俩的住房安全;鉴于魏福河母亲及其本人不同程度上的肢体残疾之后,及时为他们办理了残疾证,让娘俩能够享受到政府的残疾补贴,并为他们申请了轮椅及防滑扶手等残疾器具,极大的方便了二人的日常生活;办理了农村低保、大病救助、特困供养、残疾人生活补贴、护理补贴、高龄补贴、困难老年人生活补贴等,真正实现了应享尽享,确保娘俩在脱贫路上能够衣食无忧。

为了培养张珍这种扶贫典型,弘扬孝善家风,喻屯镇以“行孝道、尽孝心、守孝德”等为评选标准,先后开展了“孝善之家”“好媳妇”评选表彰活动,掀起了家庭文明建设新热潮,这些孝善典型正在示范带动更多家庭争创好家庭、涵养好家教、弘扬好家风,以善美家风温润着社会风气,传播着家庭文明新风尚。(摄影 杨国庆)

田舒婷被保送浙大研究生

喻屯镇脱贫攻坚志愿服务队为贫困户打扫庭院

张珍在照顾贫困老人

宋宣在网络上唱歌

2020-08-07 ——任城区喻屯镇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44835.html 1 把好“攻坚”脉 开好“致富”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