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8日
第07版:

社区一景

党建扶贫

基层党建

“荷开柳舞双重影,雨霁虹销几道霓”。微山湖西岸,拥有53万亩水域面积的高楼乡正谱奏出一首社会经济与人文生态协同发展的时代乐章:深入推进乡村振兴,集体经济全部达标、人才战略打造乡村领航“雁群”,以渭河村“渔家水街”创建3A景区为契机,探索建立湖区现代旅游服务体系,人居环境提升工程让地美水美人更美;不断筑牢产业基础,以“藕虾共作”、现代渔业养殖、湖区旅游等高技术、高附加值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渔民结束“水上漂”搬进新社区、道路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公共交通体系从无到有、扶贫攻坚推向深入,让改革发展的红利惠及群众,共同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产业兴旺 党建引领搭建致富“金桥”

近年来,高楼乡党委、政府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结合乡村实际和区域特色,加快推进“五大振兴”。

加强党建引领,助推组织振兴。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全乡深入开展强化党建统领推进基层基础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开展党建“巡诊”,逐个支部建立规范“党建档案”。目前,全乡五星级党支部达到30%以上,三星级以上党支部达到100%。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全面实行村党组织书记规范化管理,建立村干部信息库、完善档案信息,全面推广“小微权力清单”等相关制度,实现了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整体素质提升。集体经济薄弱村攻坚销号,拓宽集体经济发展途径,努力提升村集体经济。2019年全乡所有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均超过5万元,其中收入过10万元的村12个,收入过50万元的村达到了7个。

依托资源优势,助推产业振兴。大力发展藕虾生态养殖,全乡藕虾养殖已达2万余亩,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打造立体销售网络,积极探索生态渔业养殖新模式。建立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的立体销售网络,巩固提升“微山湖大闸蟹”品牌影响力,线上线下同步建立起满足消费市场需求的立体销售网络。其中,永胜河蟹养殖合作社社员群众人均年收入达7万余元。

注重招才引智,助推人才振兴。进一步拓宽招引渠道,重点突出以商招商,深挖现有企业的人脉资源,以高楼良好的营商环境赢得更多客商的亲睐,成功引进2个过亿元项目。设立了泰山学者工作站,积极与山东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努力挖掘本土“能人”,推出一批养殖、种植能手,充分发挥他们的技术才能,带动周围群众发家致富。

打造美丽乡村,助推生态振兴。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先后投入200余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改观。完成了小闸垃圾中转站建设,有效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全乡常驻农户90%以上完成厕所改造。注重与特色文化资源相融合,以乡村固有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为内涵,追求美丽乡村文化生态融合。

提升乡风文明,助推文化振兴。大力实施乡村文明行动,全乡14个村达到文明村标准,覆盖率87.5%。对全乡16个村文化服务中心进行了整改提升,新建儒学讲堂6处,定期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全年送演出20余场次。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1处、实践站3处,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

“家门口就业,家门口富裕”,在高楼乡的党政班子看来,良好的产业发展格局是实现乡村发展正循环的基础。近年来,高楼乡实施1167亩利民现代渔业园区建设,积极探索新型渔业养殖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做优做强现有养殖模式,大力推广“虾蟹套养”和“藕虾生态共养”新模式,目前全乡藕虾养殖面积已达2万余亩,成为群众增收致富重要经济增长点。实施品牌战略,持续巩固提升“微山湖大闸蟹”品牌影响力,搭建淘宝、微信等线上销售平台,引进顺风、圆通等快递公司5家,逐步建立立体销售网络。强力推进旅游经济,重点打造了微山湖渔家水街景区和高楼湿地景区,以微山湖创5A为契机,不断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承载力。微山湖渔家水街成功创建为3A级景区。

民生建设 普惠群众绽放幸福花朵

4座跨河大桥正在实施主体建设;投资2299万元,新打机井16眼,安装净水设备38台套,辐射全乡15个行政村;纳入危房改造的户数共25户,已全部完成改造并通过县级和第三方验收;全乡23.74公里四好公路建设,王楼、利民、小闸三个管区的铺设已基本完成;新建公厕14座,现已完成4座……翻开高楼乡今年上半年的工作记录,“民生”成为亮眼的关键字。

“不敢想,咱也住上了水电气暖全都有的楼房。”在高楼乡永胜社区,居民陈大爷乐呵呵的告诉记者,像他这样的3600多名渔民已经搬进了社区,结束了半辈子的“水上飘”。新一批的楼房建造正在规划当中,今后高楼乡所有的渔民都能在陆上落地生根,奔向“好日子”。

同样发出感慨的还有小闸村党支部书记张尊涛:“从小闸村到大口门码头有13公里的路程,每次乘坐公交车只花2块钱,而且每30分钟就有一班车,相比以前真是又省时间又省钱啊。”近年来,高楼乡将“民生”列为发展优先项,多方筹措资金解决群众的出行难题。投资近1000万元,完成了大口门码头规范化建设及村村通、路路通、网化道路工程等各项道路提升改造工程,让以前的“水泥路”华丽转身,变成了条条绿荫大道。随着道路的硬化提升,高楼乡又开通惠民公交车,困扰群众多年的出行难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脱贫攻坚情况时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自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来,高楼乡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指示精神统揽全局,全乡上下思想统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切实围绕脱贫工作,在建立健全扶贫对象动态调整机制、发展产业脱贫、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下足工夫,全乡脱贫攻坚工作务实推进,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如期完成。2016年以来高楼乡共审批产业扶贫项目24个,已完成运营20个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并取得良好收益,所有项目运行正常,截至目前累计近800余户,2200余人次贫困人口直接享受到扶贫项目分红。加快推进实施饮水扶贫工程,投资251万元新打水源井5眼,新建机房5座,配套机电设备5台套,安装水处理设备5台套,解决了7个贫困村9千多人的吃水问题。

本报记者 武旭 本报通讯员 王玉伟

渔歌唱晚 产业兴农

党建示范

2020-07-28 党建扶贫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43714.html 1 社区一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