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武旭
本报通讯员 缪学振
“这是俺村的爱心超市,村里的志愿者做完志愿活动后可以兑换洗洁精、抽纸等生活物资,大家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在鱼台县李阁镇李楼村,作为“稻花香”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中的党员巾帼志愿者,李秋香感慨地告诉记者。在村里的志愿者们看来,虽然“爱心超市”里的东西说不上多么值钱,却是对志愿活动本身的一种肯定:“现在不仅是党员,一些在家的村民也趁着农闲加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清理道路、义务巡街,邻里关系也更加和谐。”爱心超市、爱心计分榜、志愿活动室,在“新时代文明实践”这股新风的吹拂下,鱼台县以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让文明实践从“纸面”落实到“地面”,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支撑。
“大美鱼台,鱼米之乡。我们以‘稻花香’命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就是要让志愿者们扎根时代文明的土壤、散发志愿服务的馨香,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更具生命力、更接地气。”鱼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圣娟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全县累计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42个,深入社区、村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720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点单式”志愿服务,是鱼台县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的创新型做法。群众列出“心愿清单”,志愿者根据自身情况认领清单,实现“点对点”的精准对接,使志愿服务活动更加精准高效、社会资源投放更加灵活有序。
在城市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合“两双一微”志愿服务架起党群连心桥,设置志愿服务项目“菜单”,采取“居民点单、单位接单”的活动模式,让驻社区帮扶单位与社区群众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志愿者们深入社区主动了解居民诉求,积极组织开展扶贫济困、爱老敬老、卫生防疫、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活动310余次;普法宣传活动170余次,参与解决矛盾纠纷170件;志愿者为社区居民发放印环保购物袋6300余个,水杯1900余个,围裙1600余个。在乡镇村居,通过“群众点单、志愿者接单”的模式,各镇街组织开展“家庭好角色”“邻里助老”“给公婆晒被子”“给父母洗洗脚”“温暖重阳”等参与性、互动性强的活动,让孝老敬老、和谐邻里的文明理念润物无声、深入人心。
以活动建品牌,以品牌聚人气,以人气扩影响,以影响倡新风。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鱼台县各镇街充分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及村级文明实践站,打造出了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影响的活动品牌。在全县开展“我们的节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16场次,参与人数1600人次;举办免费查体送健康活动,免费发放“健康扶贫家庭小药箱”560余个,健康查体90余次,并给老人送去常用药和生活必需品,受益老人达200余人;开展文化生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34个村开展了“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为群众送上戏曲演出32台;举办专题讲座活动,全县已举办各类培训班13期,600余个家庭受益。普及公众防灾避险知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开展烟花爆竹禁放倡议活动,发放宣传彩页500余份。
“系列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扩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群众基础,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结合鱼台当地的实际情况,继续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成为倡树文明新风的有效载体,不断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引向深入。”鱼台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建芬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