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鱼台县委书记董波
■本报记者 宋仪凯
本报通讯员 缪学振
“全市重点项目现场观摩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此次会议精神,以省市委‘重点工作攻坚年’为抓手,认真学习兄弟县市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动员全县上下振奋精神、比学赶超、争先进位,力争三季度好于二季度、下半年快于上半年,以更高的境界、更高的标准、更高的效率加速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圆满完成全年任务目标。”谈及下一步工作安排,鱼台县委书记董波信心满满地说。
凝心打造特色农业,推动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董波表示,产业兴才能乡村兴,乡村振兴农为先。鱼台县作为资源丰富的农业大县,将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示范片区带动全域乡村振兴,重点打造王鲁镇稻梦水韵、谷亭街道古韵谷亭、鱼城镇马莪东珠3处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坚持“做优做响‘五统一’绿色稻米产业,做精做强毛木耳产业,做大做活龙虾产业,做深做美杞柳产业”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思路,擦亮鱼台特色农业品牌,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大力实施产业兴村强县创建行动,加快现代农业产业融合步伐,全面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农业强县,实现农业拓展增收,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董波表示,围绕“项目落地”做文章,培育壮大县域经济新动能。鱼台县将坚定不移地树立“项目为王”发展理念,坚持“工业立县”战略不动摇,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鱼台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对所有重点项目实行“一名分管领导、一个专门项目组”的管理模式,定期对项目进行督导调度;以“1+13”“指挥部+专班”体系为依托、以鱼台县挂图作战平台为辅助,及时跟进协调解决困难问题,认真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促进重点项目与政策体系的精准匹配和衔接平衡;着重抓好26个市级重点调度项目、25个专项债项目和20个重点技改项目建设,力促早日建成运营、达产达效;牢固树立“抓产业必须抓技改”的理念,加大技术改造工作力度,着力推动盛发焦化二期扩能、鲁泰化学浓片碱、氯化石蜡、圣奥化工染料产品、辰龙药业无菌原料药、安泰矿山生产线智能化改造等20个重点技改项目加快落实投资计划,有效拉动全县工业增加值增长稳步提升。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双招双引。董波表示,鱼台县抓住深化“放管服”改革“牛鼻子”,积极推行企业开办“一窗受理”模式,多部门办事环节整合并联,设立“全程电子化”登记咨询窗口,创新打造“一个环节,零件材料,一个工作日办结”的全市最优做法,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容缺受理和承诺制审批机制,再造项目“一会三函”审批流程,提速项目建设进度。着力突出招商引资“一号工程”,进一步压实目标责任,建立“一把手”定期外出招商和十天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制度,积极营造招商引资浓厚氛围;继续推行党政主要领导带队招商“走出去、引进来”,超前考虑并解决项目引进落地可能面临的各项瓶颈制约问题,确保招来的项目能够在第一时间“拎包入住”;对已签约的500强等重大项目,实行专班包保,“一路绿灯”保障落地建设,真正实现项目快落地、快投产。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制定紧缺急需高层次人才目录,采用产业项目、重大工程、科研平台等多种引才方式,聚焦重点产业和企业需求,开展“高端人才鱼台行”系列活动,畅通柔性引才渠道,吸引科研型、产业型、实用型人才和团队来鱼台创业就业,确保人才引得来、用得上、留得住。加快推进民生项目建设,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董波表示,鱼台县积极应对“后疫情时代”严峻考验,以“保”促“稳”,开源节流,增加收入,主动发力对上争取,积极稳住外贸基本盘,大力拉动消费增长,更大力度保障基本民生。加快推进年初既定的46个城建项目,重点打造北二环水系、观鱼公园和云长公园等城市新景,不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继续跟进同海亮教育和翔宇教育的洽谈与合作,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改善教学环境和办学水平,实现均衡发展。扎实做好重点群体就业保障,落实好稳岗补贴、培训奖补等政策,强化失业风险监测预警机制。扎实推进为民办十件实事进度,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全力做好脱贫攻坚“百日保零”,加快推进“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和小城镇建设。坚决守住发展底线红线,压紧压实环保九条工作线责任,落实县级领导带队夜查环保制度,重拳整治大气污染,实施重点河流沿线“清河行动”,持续优化人居环境。
“站在新起点,瞄准新目标,面对新期盼,我们将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践行弘扬稻改精神,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以芒刺在背的自警、发愤图强的自励、跨越赶超的自信,发起“冲刺三季度、决战下半年”的强劲攻势,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奋力谱写鱼台崛起振兴的新篇章。”董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