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档案馆自2019年搬迁新馆以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新馆启用为契机,以优质服务为导向,以开发利用为核心,以“红色激活旧记忆不忘初心,十馆同开新气象便民利民”为主题,多措并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已初见成效,在试运行期间接待社会各界参观者突破2万人次。
市档案馆新馆位于太白湖新区省运会指挥中心东配楼南楼,建筑面积1.7万平米,共4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筑面积超过6000平米,各展厅分布在1-4楼各楼层,已建成1个主题展馆“时光印象·档案济宁”展馆和10个二级展馆,即永远在路上——中共济宁地方党的建设革命历史档案文献专题展、“飘扬的红色”大型革命实物展、岁月记忆——聂志泉军旅摄影展示馆、济宁当代文化艺术史料馆、济宁乡村记忆史料馆、济宁城市简史史料馆、“家风文脉 儒韵人生”——吕建德先生书法艺术陈列馆、“红色湖西”展馆、济宁老风情一条街、济宁革命史长廊+清廉巷。
市档案馆深入挖掘档案信息资源,努力打造特色档案文化盛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布展中,在深入挖掘馆藏档案资源的同时,积极向社会开展特色档案资源征集,丰富了展陈内容,在展陈形式方面也进行了大胆探索。
主题展“时光印象·档案济宁”展馆是市档案馆最具特色的常设展览,整合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实物档案和声像资料,全景式展示济宁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历程,始祖文化、儒家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佛教文化逐一呈现、交相辉映;革命征程、建设成就、领导关怀等内容更是彰显情怀、振奋人心,走进展馆如同畅游历史文化长河,触摸历史的脉搏,感受时光的流转。
每个二级馆分专题进行展陈。如:“永远在路上”党建展厅,通过革命历史档案陈列、重要档案解读,展现济宁党史的光辉历程,昭示党建工作的重大意义和艰巨使命,教育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加强党性锻炼,认真践行群众路线,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济宁城市简史史料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城廓、门楼、街巷、商号、河道、船闸和城市新貌等方面,展示了济宁城区的巨大变化和发展,使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民群众获得更大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
布展中,充分利用走廊打造走廊文化,从一楼走进档案馆,展示的是“济宁老风情一条街”,采用还原搭建、油画再现等形式,将过去老济宁的繁忙码头、城墙楼阁、典雅院巷、集市店铺等直观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它不仅是对老济宁过去的回忆,更是对外界展示济宁悠久历史与独特文化的窗口;老济宁繁荣稳定的城市风貌与生活环境,丰富多彩的市井生活与民风民情,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这里都可知可感,值得品味。
新馆建设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著名红色收藏家陈华昌先生,热心提供了他多年收藏的红色藏品,布设了“飘扬的红色”大型革命实物展,通过集中展示毛主席像章、论著、海报、票证、瓷器等红色精品,形象再现了共和国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真实留存了当年的社会风貌和时代记忆,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提供了学习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平台。著名书法家吕建德先生,热心提供了他多年创作的楷、行、草、魏碑、篆书等各体书法精品以及出版的书籍、获奖证书和藏品等200余件,布设了“家风文脉 儒韵人生”书法艺术陈列馆;步入此馆,也即走进了吕建德的书法世界,可以感受其成长经历,分享其精彩的艺术人生,成为弘扬传统书法艺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
目前,市档案馆已多次接待外地市、市直部门单位和社会团体来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主题党日、工作交流学习等活动,在展览内容、形式和服务效果上得到参观者的充分肯定。市档案馆将继续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努力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成为我市重要的“机关党建示范基地”“红色教育史料基地”“传统文化史料展示基地”。通讯员 车再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