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0日
第02版:

“红蓝橙街长制” 让村庄更靓丽

■本报记者 张彦彦

本报通讯员 刘儒静 李宏国

近日,在邹城市郭里镇郭四村,首任“红色街长”、郭四村老党员王恒年接过聘书后,开始巡街。“入党20多年了,60多岁还能担任村里的街长,让村里环境更好,我感觉很有意义。”王恒年说。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邹城团市委驻郭里镇郭四村第一书记陈华探索实施网格精细化管理、全程式服务的“红蓝橙”街长制管理模式,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由党员担任“红色街长”,群众担任“蓝色街长”,青少年担任“橙色街长”,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对卫生区域街道进行网格化监管,确保人居环境“街街有人看、户户有人管”,推动第一书记村实现共建共管美化乡村环境,党群合力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驻村以来,针对农村无职党员作用难发挥的问题,陈华多次走访老党员和群众,决定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鼓励无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陈华试点实施了人居环境整治“红色街长”职位,由无职党员自行认领。

职位发布当天上午,热心老党员王恒年、赵守来等5名党员迅速认领,其中还有曾任村主任、村报账员的老党员。“我们设立‘红色街长’,在环境整治活动中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发现村内哪个地方有卫生清理不到位的,我们就落实到‘红色街长’党员身上,由他们带头督导、带领所属的保洁员和群众每天自发参与到卫生清理中。”陈华说道。

村民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最重要的参与者,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最大受益者。通过设置“蓝色街长”和“橙色街长”,推选群众威信高、服务能力强、责任意识强的群众担任街长,激发村民和青少年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原动力,引导群众和青少年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由短期突击整治向常态规范管理的转变。“我会把平时在学校学的垃圾分类的知识,给邻居们分享,教邻居们怎样垃圾分类,大家都夸我是‘环保小能手’。”郭四村“橙色街长”赵庭昊开心地说。

“红色街长”如“领头羊”,示范带动村民遵守“村民公约”,督促保洁员整改环境问题,维护村庄人居环境整洁;“蓝色街长”如“监督员”,劝导纠正乱丢垃圾、乱堆放杂物等不文明行为,切实增强村民文明意识;“橙色街长”如“树风者”,着力培育文明新风,助推建立村党组织领导下的街长责任上肩、群众和青少年参与治理、保洁员跟进的“街长制”模式。目前,“红色街长”在巡查中,遇到各类民生问题,也会积极帮助处理,及时反馈给村委会,畅通民生渠道,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020-07-20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42766.html 1 “红蓝橙街长制” 让村庄更靓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