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16日
第03版:

在希望的田野上 ——记市城市管理局驻唐口街道常户村第一书记张汉雷 ■本报通讯员 周广慧 干净靓丽的街道,整齐一致的瓦房,鲜艳靓丽的花儿绽放在绿化丛中,装扮一新的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唐口街道街道常户村更显夺目。村党支部书记常江笑着说:“这都是市派乡村振兴服务队的第一书记张汉雷给俺村带来的新变化,别的村都羡慕的不得了!” 听民声——凝初心强堡垒 常户村位于唐口街道驻地北侧,全村528户1768人。服务队入住后,“第一书记”张汉雷和队友们一起直接进村入户走访,面对面倾听广大群众心声,通过问政策知晓率、农资服务需求、意见建议,看基层组织场所、看农田基础建设、看乡村道路规划等“八问”“八看”,摸清群众期盼,了解群众需求,通过与村干部座谈、与村党员交流,很快形成了《常户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常户村村情报告》、《常户村两年发展规划》等一批村情调研报告。 常户村基础条件差,村两委办公设施老旧,曾经一度被区委组织部标为软弱涣散党组织,张汉雷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到任后,他抓住主要矛盾,建立健全“两委”班子,采取以会代训形式,先后召开党建工作会议18次,村“两委”干部会议12次,深刻查摆村党支部存在的服务意识不强、群众威信不高、调动群众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不断提升软弱涣散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和号召力,扎实开展整顿工作。同时,他积极协调第一书记项目资金,不到一个月时间为村里建起了高标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积极邀市、区管理党建工作的负责同志现场指导,组织村全体党员到市警察训练基地参加任城区“初心班”培训,动员已离任的三届老支书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不到一年时间,使常户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成功转化为合格党支部。 解难题——实打实暖民心 从张寨村家北到家南,有条1000余米长、不到4米宽的乡村路。张汉雷和队友们记得,“我们第一次进村的时候,路损严重坑洼不平,尽管车开的很慢,但还是听得见一次次车底盘擦地的声音,有时候两辆车都错不开,只好倒车再回头。”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实事干一件。张汉雷深知,乡村振兴服务队就是为村里百姓服务办实事的。说干就干,张汉雷和队友们一起发挥部门优势,积极争取政策,联系当地政府,通过找门子、跑路子,措资金,终于重修和加宽了这条民生之路。张汉雷积极协调上级各类物资资金,清淤排水沟渠4500余米,修砌花池1000多个,栽植花草树木7000余株,5000余米道路两旁全部得到绿化美化。在张寨村修路过程中,30棵树木涉及到三家需要采伐,张汉雷和村干部一起避开白天农忙时间,连续三个夜间分别入户因势利导耐心做工作。 抓调整——领农户奔富路 “作为乡村振兴服务队,我们的宗旨就是要引领村民致富,解决村集体经济‘破壳’的难题。”张汉雷深有压力地说。张寨村是个典型的农业村,种植业还是以传统的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村里没有集体积累。张汉雷积极参与协调张寨村土地流转,通过参观考察利用在外杰出人士引进箕柳种植项目,全村1689亩土地全部进行了流转种植了箕柳,采取土地入股、分红的方式,直接带动周边9个村的杞柳种植产业园的发展,不仅解决了村内近20年没有动过地,土地分配不均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也为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增加村民收入,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希望的田野上,张汉雷仍在不停东跑西跑忙绿着,张寨村箕柳编织加工厂的选址、资金正在运筹中,常户村的15亩低洼涝田地准备投资改良建大棚……

2020-07-16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42480.html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