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在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方面,围绕提升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持续抓好主题教育整改任务落实,实施党支部评星达标行动,印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推行示范党支部创建和评星定级管理,指导基层党委列出抓党支部建设提升任务清单,年底前五星级党支部达到40%以上。精准提升党员教育管理质量,实施党员队伍培源提质行动,抓好发展对象县乡联审、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近亲属入党特别报告等制度落实,不断提升发展党员质量。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印发落实党员教育培训规划《工作方案》,开展“共产党员户”挂牌、党员划片定岗联户等,推行农村党员档案县级集中管理。整合现有智慧党建系统资源和功能,与“灯塔—党建在线”系统进行数据对接,抓好党组织和党员信息管理、网上e支部、发展党员记实公示、党员组织关系网上转接等推广应用,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围绕健全基层治理工作机制,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服务和创建“零事故”“零发案”镇街、村(社区)。健全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多网融合机制,将创建“和为贵”社会治理品牌与多网融合工作深度融合,做好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提升,推进网格化管理服务数字化智能化。目前,98%以上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实现“零事故”;85%以上的乡镇(街道)、92%以上的村(社区)实现“零发案”。
启动实施民意“5”来听、民事我来办行动,持续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转作风、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汇民智”。结合“万名干部下基层”、第一书记、“双报到”工作,选派各级领导干部担任“民情书记”,由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带队,每月5日、15日和25日下沉基层,每次下沉基层时间不少于半天;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分别到小区、村、选区、界别群众中走访,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全口径接受群众反映问题,收集民声民意,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关注难点热点问题。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每年走访不少于2遍,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由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兜底走访,确保每年走访不少于1遍,倾听企业呼声,摸清企业在复工复产、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帮助企业纾难解困。通过民意“5”来听行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让干部沉下去、让问题浮上来,全面掌握民声民意,传递党和政府声音,推进干部作风转变,解决群众关心关注问题,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着力打造济宁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工作品牌。
全面从严,强化责任落实。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加强新时代全省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市委“1+3”党建责任制度体系,压实各级党委、各部门单位党组(党委)抓“双基”工作主体责任。梳理县(市、区)委书记应该落实的有关事项,督促县(市、区)委落实规定动作。指导县乡党委书记围绕 “双基”工作重点任务确定书记项目,抓好重点任务突破,今年共确立市直单位党组(党委)书记、县(市、区)委书记、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210个,形成了以上率下、全面推进的生动局面。各推进组坚持每月一碰头、每季度工作例会和工作情况定期报告、定期通报等制度,加强工作督导调度。对今年确定的重点任务,制作《济宁市基层党建“2612”重点任务推进图》,挂图作战,销号管理。坚持“四不两直”方式开展督导调研,定期通报工作进度,依据考核结果严格兑现奖惩,确保责任落到实处。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总结推广基层经验做法,制作动漫人物和一图读懂,在党员干部群众中组织开展“金点子”征集活动,制作《济宁市基层党建百佳示范地图》,中组部《组工信息》、人民日报、人民网、共产党员网、中国组织人事报、新华社山东分社、大众日报等多次报道我市经验做法,营造了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