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寿椿(1913—1940),原名张籖,汶上县杨店乡张楼村人,1913年生于开明士绅家庭,10岁入私塾就读,1928年考入汶上十字会育德小学。1930年奔赴泰安,入山东省第三中学深造,1934年毕业。在校期间,张寿椿先后参加了兖州卧轨截车南下抗日请愿爱国运动和中共地方组织领导的“打倒用武力办教育的高其冰(校长)”学潮活动,1936年,张寿椿结识在张楼小学教书的共产党员李又村、乔海秋等。“七七”事变后,张寿椿参加了汶上县永安寺起义的酝酿、发动与筹备。起义前,他筹得长短枪10余支,动员起义人员30余名。汶上县抗日自卫队建立后,他被安排做民运工作。随后,他同父亲商定:将出租的30余亩土地,无偿送给佃户耕种。同时,先后动员50 余人参加抗日队伍。1939年,张寿椿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成为县内第一位共产党员区长。恰在此时,妻子受日军惊吓,病死在娘家。张寿椿闻讯于夜间料理了妻子的丧事,把母亲和独生女托付给亲戚,便急忙回到区上投入工作。1940年春,由于坏人告密,张寿椿被捕,先后被押送到东平日本宪兵队、汶上日本宪兵队,不久转送兖州,同年牺牲,时年28 岁。
(中共济宁市委党史研究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