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民政局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主动对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结合济宁市民政工作实际,逐条逐项制定具体措施,加快进度赶工期、促落实,确保五项重点工作硬仗硬结。
聚力实施兜底脱贫攻坚。坚决扛牢兜底脱贫政治责任,上下联动开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一体推进基本生活保障政策落实、摸底排查和问题整改“三条专线”,实行领导包保、倒排工期、专班服务、蹲靠一线,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帮尽帮,筑牢脱贫攻坚“最后一道防线”。目前,全市已初步完成困难群众摸排核实,新增低保对象2894户、6179人,新纳入特困人员供养8166户、8240人,已脱贫(享受政策)人口中低保、特困人员5.22万户、8.84万人,占比50.9%。
聚力实施移风易俗攻坚。紧盯“全省第一方阵”考核目标,举办全市倡导移风易俗暨推进绿色殡葬建设工作现场会,联合宣传、住建、农业农村等部门组建工作专班,大力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集中整治婚丧嫁娶陈规陋习,着力发挥红白理事会管理功能、重点人群带动作用和新闻媒体宣传导向,教育引导群众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倡树文明新风。
聚力实施养老示范攻坚。以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养老需要为方向,强化政府保障基本主体责任和市场丰富供给配置作用,紧抓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建设契机,在政策引领、设施建设、质量提升、产业融合等方面重点发力,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让济宁养老服务更有质量和温度。疫情期间,全市214处养老服务机构实现安全运行,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和运营补助954万元。
聚力实施党建统领双基建设攻坚。积极稳妥开展行政村建制优化,坚持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大村带小村,做到调查研究、思想动员、程序执行、班子选配“四个到位”,6月底前全市行政村数量减少三分之一左右,推动优化后的行政村制度不断完善、民心加速融合,为全面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障。严格落实社会组织党建“九个同步”制度,提升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坚持党建统领全局,着力加强政治建设,全力推进党建与民政业务深度融合。
聚力实施文明创建攻坚。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文明单位“文明双创”活动,梳理制定重点任务、分管领域、主管行业、重点活动、包保工作、内部创建“六张责任清单”,层层压实责任,严格抓好落实,确保网上申报“零失分”、实地考察“零失误”、路段包保“争一流”、负面清单“零发生”。(薛琦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