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商坛
2019年6月18日,是一个值得汶上县中医院人永远铭记的日子,医院整体搬迁到位于汶上县五台山路的新院区。医院的整体搬迁,开启了医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过去一年,医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等级复审,成功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500家县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血液透析室、介入治疗室、放疗科、病理科等一批新建科室开诊运行,心脏CT扫描、磁共振血管成像、心血管造影介入治疗等新技术投入应用,不仅使广大人民群众受益,更带动全县中医药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搬迁之前的县中医院,占地7.5亩,设置床位251张,无法满足汶上县城乡居民看病就医需求。新落成的县中医院,设置床位500张,占地面积145亩,医院启用开诊当天,门诊接诊量达1000余人次。
“医院环境好了,我们住着更舒适。”前不久,李女士在医院做了手术,对医院的环境、服务都感到满意。新院一改老院的拥挤,环境整洁、布局合理,就医环境赢得患者称赞。在就医流程上,医院完善多途径预约挂号,实现有序诊疗。推进支付宝扫码支付,门诊付费更加简便,中药饮片代煎并快递到家。开通“银医通”服务,实现线上、线下就诊挂号、缴费、查询、检验检查报告单打印等自助服务。今年4月30日,济宁市首家医保服务站在该院设立,极大地方便了就诊患者,转诊转院、慢病申报可“一站式”办结。便捷高效的信息化服务为群众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畅通了渠道,切实增强了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开诊一年来,医院与国内知名医院开展多学科合作,促进医疗资源共享。聘请国内、省内顶尖专家每月到院坐诊、查房、手术,能更好地满足全县患者的就医需求,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级专家的诊疗服务。同时,医院心内科、放疗科、血透室等一批临床、医技科室实现技术新突破。自搬入新院以来共开展心脏造影170余例次,为心梗患者架起生命通道;放疗科开启了该县肿瘤放射治疗的先河,结束了肿瘤患者必须外传上级医院才能放射治疗的历史;血液透析室目前已完成1600余次各类透析治疗,有力地缓解了县域内此类患者接受透析治疗时排队等候、奔波上级医院和增加医疗成本等各种压力和负担。在加强技术合作的同时,医院加强了科室管理和教研合作,促进优势学科的发展,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水平。
作为一家中医院,医院始终以中医药事业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快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完善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将“名医、名药、名科、名院”四名工程确立为医院长期发展战略,坚持以中医药特色以及中西医结合打造医院核心竞争力。医院自搬迁开诊以来,一系列中医药学术知识讲座和推广活动,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0余次,活跃了学术氛围、规范了临床工作、促进学科发展。而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医院发挥中医药优势,结合汶上县实际,制定出庚子春防疫方,并安排医院中药房熬制成中药汤剂,供在医院留观的患者服用。同时,医院还免费为来院就诊者提供预防性中药茶饮,为县域内密切接触者提供中药预防方剂、免费煎药和免费配送,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汶上县中医院始终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始终保持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担当,推行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为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医院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医疗惠民活动,为贫困患者解决了实际困难,使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真正做到了执医一方、造福一方。
盛世华诞,溢彩流光。汶上县中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厚爱,得益于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汶上县中医人将牢记医者初心,传承大医精诚,争创三级甲等中医院,继续以精湛的医术、一流的服务,为汶上及周边地区百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