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23日
第04版:

“一张网”激活“千条线”

■本报通讯员 刘洪振

任城区阜桥街道面积11.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万人,辖区大型商贸中心多、专业市场多、各类商户多、主次干道多、老旧小区多,面临较大治理压力。该街道联合移动公司,有效整合“天网工程”、“明厨亮灶”、网格化治理、民生热线等多个系统数据资源,创新构建全域治理智慧平台,推动基层治理责任网格化、手段智能化、流程闭环化、考核绩效化。平台2020年5月试运行以来,有力提升了社会治理整体水平。

统筹“一张网”

打造全域治理“最强大脑”

街道辖有万达广场、贵和购物中心、运河城等大型商超、商贸中心9个,专业市场和农贸市场15个,民营企业5200家,个体工商户15000余家,城市主次干道11条、小街巷101条,老旧小区180个。该街道结合治理难度大和网格化建设较为成熟的实际,与移动公司联合建设全域治理智慧平台,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地理信息技术等前沿科技,有效整合市环保监管平台、区公安“天网工程”、区市场监管“明厨亮灶”、区综合执法、区民生热线、区创城联动等多个系统数据资源,实现了即时共享上万路视频图像;同时,纳入街道加装的120路摄像头、70路广播喊话音频设备、180度鹰眼全景球机装置、智能分析系统,打造出全域治理“最强大脑”。目前,已整合7个系统的数据资源,先期建设智慧党建、智慧环保、智慧文创、智慧社区、智慧门禁、事件办理、综合调度、舆情监控、绩效考核等13个子模块,初步建成“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一体化集成平台。

调度“可视化”

力促城市管理“高效联动”

平台依托现有网格化治理资源和地理信息技术,绘制出基于“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街巷”等人、地、物、事、情、组织等基础信息要素于一体的标准化作业图,实现基础信息全面掌握、动态信息实时跟踪、问题发现统一调度、分析交办快速处置,通过可视化调度系统,有力推动线上数据分析与线下高效处置联动。在创城工作中,平台可对关键点进行准确定位,实时掌握网格员活动轨迹,对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等现象可自动识别;通过语音喊话或对讲系统,可实现快速驱离和线下督办;通过启动制高点摄像头,可对居民小区乱搭乱建等现象实行清晰巡视。平台启用后,及时叫停3处未取得建设许可的临时性建筑,劝离或暂扣流动摊贩经营工具26起,制止超门头经营8处;对114栋楼的屋顶杂物和5处建筑垃圾全部清除;对发现的万佳工地、外贸工地等3处建筑工地存在的裸露土地、覆盖不全问题,督促全面覆盖压实。

办理“闭环化”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步”

设立全域治理综合指挥中心,班子成员轮流坐镇指挥,每天6名前台人员坐席值班,实时监控跟踪动态情况。同时,整合环保、综合执法、安监环保、网格员等人员力量共560人,形成协同联动的“一线作战连队”,建立了“发现呼叫—接诉即办—分析研判—流转督办—绩效评估”的闭环链条和“联席会议、联合执法、联合惩戒”工作机制,与线上平台联动呼应,构建了纵向全贯通、横向全联动的工作格局。为打通智慧治理神经末梢,在15个社区安装监控大屏和可视化视频操作系统,可随时查看人员在岗在位和问题处置情况,同步设置手机端微信小程序,实现人员定位、活动轨迹记录、问题上报、调度执法等功能,以智慧化手段打通了精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平台启用后,已办理民生事项228项,涉及事项均按时、按期办结,办结率100%,群众满意度较往年同期提升5个百分点。

识别“预警化”

保障重点群体“精准可控”

在重点区域、重点小区等安装智能识别门禁系统,平台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和热敏感应系统,加强对刑满释放、社区矫正、肇事肇祸、邪教传销、越级上访、疫情风险地区人员等特殊时段、特殊地点、特殊群体的管控,对预警发现的特殊群体人员信息及时反馈给派出所等相关部门。目前已在114栋楼安装智慧门禁上百套,在万达广场重点商圈宾馆安装智慧门禁28套,通过人员的精准识别和精细化管理,净化了周边环境和经营秩序,110报案率下降一半。

2020-06-23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40012.html 1 “一张网”激活“千条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