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丽丽 本报通讯员 侯萌 刘晓晗 高照中
编者按
在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中,鱼台县唐马镇着力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输血”与“造血”并举,“富口袋”与“富脑袋”并重,积极引导村民共享现代文明生活成果。乡村一点一滴的变化,村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彰显出团结一心、崇尚文明、积极向上的新风尚,弘扬时代主旋律,凝聚发展正能量。
美丽乡村如诗如画
盛夏时节,走进鱼台县唐马镇,浓浓的乡情伴随着泥土气息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新乡村画卷:整洁的街道,高耸的路灯,粉刷一新的墙面……环境优美,花香鸟语,绿树成荫,让人赏心悦目。
唐马镇位于鱼台县南部,全镇总面积40.5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人口3.1万,耕地3.2万亩。唐马镇注重顶层设计,实行组团式发展,并把各种有效资源整合,使得美丽乡村建设与扶贫开发齐头并进,富民产业与农村发展交相辉映。先后获得省级“文明乡镇”、全省信访先进单位,多次被市、县评为“平安建设先进乡镇”“信访工作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头雁”引领“富口袋”
书记“直播带货”,开辟农产品“云销路”。唐马镇党委书记张伟来到直播间客串卖货主播,在镜头前为唐马镇特色农产品现场打call。腊肉、鸡枞菌等特色农产品一一展示在直播画面中,说起产品的悠久历史、特点、背后故事时,张伟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消费者纷纷在直播间里点赞、下单。当尖椒炒腊肉、鸡枞菌酱炒腊肉被端进直播间,网友直呼“隔着屏幕都能闻到香味”……直播吸引上千观众,短短半小时,达成订单120余单,成交额达6000余元。
“只有把村集体经济搞上去,才能更好地带动群众致富,才能筑起乡村振兴的基石。”张伟说,该镇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新模式,形成村级党组织带领合作社、合作社带领能人、能人带动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新机制,目前已创办后付、杨宅子等10个村合作社。大力培育党员服务产业致富链,通过挖掘本地资源开发潜力,带动多肉种植、果蔬大棚、堤岸经济林、特色养殖等产业的发展。真正把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兴产业、助发展上。
位于后付村的鱼台县鲁英达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花卉棚内,绿意盎然,翡翠冰、覆伦锦等多肉花卉长势喜人,年销售额高达100万元。这是该镇倾力打造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唐马镇创新性实施“3+N”,建立党群共建致富链,走出了一条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唐马之路。实现村集体和农民群众收入明显增加、村党组织组织力和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明显增强。“3”就是以特色产业为纽带,将党支部与合作社紧密结合,积极倡导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新模式;以“亮身份、显行动”为抓手,将党员力量发挥在合作社中,在全镇农村党员中深入开展带头致富、带头脱贫“双带头”活动;以脱贫攻坚、资源共享为目的,鼓励和引导产业经济组织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全镇30余名党员致富带头人“一对一”联系贫困户、生活困难户,带动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将群众凝聚在致富链上。以“N”条致富路径为支撑,多方向发展领办合作社模式。同时鼓励村级合作社结合农业综合开发,集中进行土地托管,稳步推进“五统一”稻米走绿色发展之路,形成“一村一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美化家园“富脑袋”
唐马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位于卷棚楼村村委会,分中心使用面积500平方米,具有理论武装、党员教育、道德讲堂等多种功能。分中心外部有3000多平方米的主题文化广场,有300多平方米的文化墙、宣传栏,集中展示历年来评选出来的好公婆、好媳妇、五星级文明户、致富能手,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美德宣讲牌二十多面。唐马小红帽志愿服务队有40余人,来自企业、公务员、医生、教师、家庭主妇等社会各界人士,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倡树时代新风。大力招募各行各业有专业技能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200余人,每年开展人居环境治理、孝老爱亲等各项活动20余场次,把宣传教育寓于服务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旧习改了,乡风民风更新了。“虚面子不再攀,实实在在少花钱。葬之丰不如养之厚,老人在时多照顾……”唐马村街道墙壁上移风易俗宣传标语十分醒目。该村支部书记闫庆虎介绍说,村里有红白事,事主都得填写红白事办理申报表,记录菜品、烟酒标准、宴请桌数等信息,红白理事会负责操办。他算了一笔账:“取消歌舞团、唱戏班,酒席数量、档次按标准置办,至少能省2万元。”该镇“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大操大办”已基本形成常态,农民群众支持并积极参与移风易俗、厉行节约活动。
860余亩废坑塘变良田,增加村集体收入、改善村庄人居环境。通过调查摸底发现,闲置坑塘充当垃圾池和污水坑,全镇涉及26个村,总面积860余亩。该镇利用东鱼河清淤的有利时机,把废弃坑塘填平,填平后的坑塘收归村集体。以前每亩坑塘承包费几十元,整治后变成良田,每亩承包费六七百元。
在推进美丽乡村提升工程中,该镇把环境卫生整治、提升村庄品位、改善人居环境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积极倡导生态环保的文明理念,建立从细节做起、全民参与的长效管护机制,把文化美和自然美融入村庄发展中,建设有乡土味道的美丽乡村,让村民看得见美丽,让村庄留得住美景。
抓好党建促脱贫
唐马镇着力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强化脱贫攻坚领导力量,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党支部+扶贫车间”等党建促脱贫模式,依托全镇28个农村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参与产业建设,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持续整顿后进党组织,建立县乡统筹联动机制,同时采取“多对一”帮扶工作法,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3个,建强村级“主心骨”。树立“大服务”理念,将便民服务延伸到服务党员、服务生产、服务各种村级组织,拓展便民服务中心、“红帆驿站”服务功能,方便群众办事。完善工作机制,建立脱贫攻坚“四项长效机制”,镇村两级紧扣各自工作职责,夯实各级扶贫责任。在各村组建“学习大课堂”,开展“致富带头人”和“脱贫之星”等评选活动,营造“脱贫光荣”的社会氛围。同时,依托主题党日活动、儒学大讲堂、灯塔大课堂等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开展教育培训,提高脱贫攻坚一线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筑牢基层堡垒,凝聚村级先锋力量。在坚持党建引领的基础上,唐马镇唐马村突出村民主体作用,以党群服务中心为战斗堡垒,推行“1+N+1”新模式。通过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明确党组织这“1”个核心定位,以村规民约“N”条规定为切入点,推行“积分制”这“1”个制度,营造了“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工作氛围。全面激发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美丽乡村、乡风文明的内生动力。
书记“直播带货”,开辟农产品“云销路”(左为唐马镇党委书记张伟)
文化生活精彩纷呈
最美庭院,笑容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