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街道
作为鱼台县主城区,滨湖街道承载着鱼台县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核心职能。岁序常易,华章日新。近年来,滨湖街道牵住党建这只“牛鼻子”,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全力谱写了文明城市创建、重点项目建设、基层党建引领、民生服务、脱贫攻坚等新篇章。作为鱼台县域的核心发展高地,滨湖街道每天都在上演着发展的乐章:党建双基工作固本强基,创新性的“三见面”工作法让镇村干部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有效化解基层问题矛盾;“百日攻坚”创新打法,完成突破中心城区发展的重要任务,打好“三大攻坚战”;“创城”工作持续发力,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观鱼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三见面”创新基层治理经验 “红色力量”有效转化发展动能
“可以说‘三见面’工作法是滨湖街道针对基层矛盾化解拖沓、基层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办公场所利用率低等问题做出的积极探索,有效化解了矛盾存量、明显遏制了增量,搭建了基层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滨湖街道党工委书记王瑞立告诉记者,“三见面”工作法是对群众路线教育长效机制的进一步落实。镇村两级干部采取集中办公、轮流坐班、联合服务的工作方式,镇村干部及群众面对面商议村事、解决困难、化解矛盾,实现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门常开”、镇村干部“人常在”、群众有事“常来说”的工作局面,解决以往“团团转、不见面、事难办”的问题。
“三见面”工作法具体体现为“3341”工作法。即镇街干部、村干部和村民三方面对面谈,心交心议的“三方见面”;接访、议事、代办的“三大任务”;固定人员、固定地点、固定时间、固定职责的“四大固定”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个宗旨”。
“三见面”工作法打通了群众办事绿色通道,只找一个人,只说一句话,就能办成事,提高村两委成员、群众议政议事热情,共商集体发展大计,提升了政府威信力、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在此基础上,滨湖街道扎实推进“双基”重点工作任务。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截至到2019年底,24个村集体收入均超过3万元,17个村超过5万元,占70.8%,9个村超过10万元,占37.5%;6个村超过20万元,占25%,深入开展党支部“评星定级创优”,推动党支部晋位升级,“五星级”示范、“四星级”过硬党支部分别达到32%、40%;坚持精准发力、综合施策相结合,顺利完成2个软弱涣散村整顿转化;落实党建“双员”制度,组织开展多次业务培训,努力提升村级党建指导员、党建专员业务能力。发展农村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扩大现代农业发展规模,将东西部农业区稻虾共作扩大至2000亩、藕虾混养规模扩大至1000亩;以鱼台县冠军木耳种植合作社为主体,继续建设含普通棚48座、高标准棚4座,面积330亩的现代高效绿色木耳产业园区;在现有2000亩绿色稻米种植基地的基础上,继续增加5000亩种植面积;利用农村边角地,在高庄以南地下渠种植4公里堤岸经济林。盘活农村集体闲置资产,鼓励通过土地流转,以“党支部+合作社+产业”的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在城市社区,滨湖街道深入实施“打造城市党建‘1+X’示范试点”突破项目,通过加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辐射带动各项工作全面进步。
突出“1”,高标准打造社区驻地;围绕“X”,不断充实城市党建内涵;做好“+”,构建城市党建新格局。着力打造观鱼、站前社区两处“1+X”示范试点,实现社区典型的“从无到有”,以点带面打开城市党建工作新局面。在居民小区建成22处“红帆驿站”,将其打造成服务城区居民的“前沿阵地”;选优配强社区工作队伍,配齐8个社区共56名“两委”干部,管好用好16名社区专职工作者;同118家驻区单位、2080名党员开展“共驻共建”活动200余次,激发了城市党建新活力。
“奋进滨湖”落实“四宜新鱼台”
民生红利加速释放
提起鱼台城区最近的变化,家住滨湖街道鲁宁嘉苑小区的李大哥给出了自己感触最深的两个关键词: “环境”和“交通”。“环境这一块就不用说了,不论是城市的硬件建设还是卫生整洁程度,都有明显的改善。交通主要是三小车辆不进城了,拥堵状况改善,新增的公交线路也更加方便了。”李大哥告诉记者,“创城”工作的推进让鱼台的城市特色更加鲜明。
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是鱼台县推进科学发展、顺应群众意愿、加快建设四宜新鱼台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滨湖街道地处主城区的中心区域,是全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窗口名片”和主要战场。在“创城”工作中,滨湖街道坚持快人一步,宣传造势,积极营造浓厚氛围;干字当头,精准发力,确保任务落到实处;加强领导、严格考核,构建创城工作大格局,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曾几何时,低速“三小”电动车辆曾是城区交通的顽疾,激增的数量不仅造成了严重的交通拥堵、扰乱正常交通秩序,还引发了城市管理和社会治安秩序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也影响着鱼台的城市形象。作为“三小车辆”禁行、整治工作的主战场,滨湖街道主动担负属地管理责任,立足全县工作“一盘棋”思想,积极与县直各单位密切协作,全力配合和保障“三小车辆”整治、扣留、带回和解释教育等工作,形成“三小车辆”禁行工作合力,切实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积极引导市民服从政令、做模范市民,为改善城市形象、增进群众福祉发挥出应有作用。
在城市建设上,滨湖街道突出“服务城区、服务园区”的功能定位,加快拆违、棚改等任务速度,保障辖区项目建设总体进度。连贯服务,加速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各项目征地工作已完成,街道将跟进服务保障,确保施工顺畅;在完成东环路北延、振兴路、谭庄路、湖凌四路等道路基础上,继续攻克城区道路打通,扩大城市框架。奋进克难,助力园区建设提速扩容,全力配合县经济开发区做好产城融合示范区项目建设,完成西部园区路网430.26亩和食品产业园617亩土地征收工作,全面承担社会事务,确保开发区轻装上阵快速发展。
立足“服务民生”这个目标,实施“显效”工程。促进民生增福祉,乡村振兴显成效。加强基础建设,打造美丽乡村,实施“绿满乡村”行动,重点打造玉皇庙、张小楼村、米滩村、七圣堂村,种植树木、花卉44653棵,投入资金272500元,绿化长度达5310米,绿化面积达100亩;开展环境整治,保持村庄洁净;在彭庄、米滩、高庄、于屯村建设4处公共厕所并修建沉淀池处理系统;继续开展东部农村区域渠系治理,清淤干渠2000米,疏通毛渠5000米,规划建设一条新渠3000米,目前已进入施工状态,实现环境更生态,村庄更宜居。
创新社会治理,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城区网格化管理,坚持“多网融合、一网多用”,构建“街道——社区——网格”体系,整合党建、综治、治安、安监、环保等职能形成一张网,加强风险防控,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严格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做好弱势群众救助等惠民安康救助工程,继续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巩固扶贫工作成效;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巩固清洁能源高效利用成果,抓好水体及大气污染长效管理工作,打造舒适整洁的人居环境。
“雄关漫道真如铁,如今迈步从头越。随着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号角的吹响,我们又踏上新的历史征程。滨湖街道将以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坚实的步伐,积极投入到创建活动当中,为建设四宜新鱼台贡献滨湖力量。” 滨湖街道党工委书记王瑞立说道。
党建植树活动
鸟瞰大聂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