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斐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视频里的小姑娘一边打着非洲鼓,一边唱着节奏明快的二十四节气歌,让人耳目一新。“在疫情期间我们居家学习,就想着如何让学习变得更快乐一些呢。于是我利用家中的非洲鼓,把大家都很熟悉的二十四节气歌变成了一首拍手歌,边打边唱,让学习变得更有趣了。当我看到这段视频登上了学习强国,很激动也很兴奋!”济宁市实验小学学生强淑涵面对记者高兴地说。
任城区持续开展“学习强国”六进活动,发放《非常时期,硬核“学习强国”APP陪伴您》等宣传资料30余万份,“学习强国”注册学员突破10万人,并将“学习强国”推广使用情况纳入文明单位考核体系,促进全员学习、自觉学习、崇尚学习,推进“学习强国”平台广覆盖、广使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任城区将学习强国平台供稿作为展现任城发展新形象的重要途径。围绕学习强国平台的用稿需求,结合任城实际,重点围绕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惠民服务、精准扶贫、精品课程、传统文化等,精心组织选题,确保稿源不断,并严把报送稿件的政治关、导向关、责任关,明确专人负责上报稿件的审核,确保上报稿件质量。“我们遴选各镇街、各学校、融媒体中心、重要职能部门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业务骨干,组建起全区60余人的‘学习强国’供稿队伍,突出重点热点,精心策划设计,确保稿件新、活、鲜,实现稿源持续不断。”任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湘华说。
“在选题上精心规划,我们教体系统利用现有的教育文化资源,先后规划敲定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职工合唱展演系列、校园文化系列、经典诵读系列、艺术展演系列、校歌园歌系列、师生书画作品系列、师生文苑、精品课程等系列,并有计划有组织地上传,在审核采用上从无到有,再到百花齐放、芝麻开花节节高,稿件的推送和审核有了良好的开局。我们向‘学习强国’平台推送稿件共审核采用303篇,其中入选全国平台119篇。”任城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总督学徐华说。
针对学习强国平台开设的栏目,筛选报送上来的稿件有空缺的现象,他们将栏目内容要求研读后,向一些单位定向组稿,比如济宁市第十三中学,在全民抗击疫情期间,先后策划了“抗疫教育系列”“学科课程文化”系列。济宁市实验小学组织了“停课不停学”学科微课程系列等,稿件对应栏目的针对性十分鲜明,上传后很快就被采用,多篇稿件还入选了全国平台。 “从发表的十几篇精品课程来看,我们特别注重在选题上做到小而实。像指导低年级的孩子们写好中国字、走进快乐补习班,指导高年级孩子们阅读名著等,这些课程非常受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济宁市明珠中心小学副校长李平说。
全系统来稿量大,如何在大量稿件中筛选符合栏目的优质稿件,需要大量时间作保证。于是他们针对报送上来的稿件第一时间初审,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沟通修改。大到稿件的顶层设计、行文规范、画面转接,小到字斟句酌、标点的使用,都力求严谨、规范。同时,时刻关注稿件审核进展情况,第一时间将审核采用的稿件链接通知到全系统各单位组稿员,将成功采用的喜悦转化为全系统各单位持续供稿的动力。此外,对于平台积压的优质稿件及时向上一级审核员协调交流,使得一些优质稿件的审核进展更加及时,不至于因稿件积压延误采用的时机。“学习强国能够很快的审核我的案例,并且把它放在了平台上,这激励着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制作精品课程上。在我们学校各个学科的积极努力下,微课、多媒体等各种各样的案例,好多都已经被学习强国平台采用。我们老师受到鼓舞之后,也纷纷自发在家里认真思考,怎么能把这些课例做得更精致、更精美。”济宁市霍家街小学教师张茜说。
任城区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起学习进步,一起努力奔跑、奋斗追梦,向学习强国平台投稿进一步提升了党员教师的组织归属感和光荣感。“我精心制作的学习课程被发表到了学习强国上,内心感到无比的激动,这也是对我们教育工作的认可和鼓励。”济宁市明珠中心小学教师王璇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