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17日
第01版:

嘉祥:秸秆变“宝”助增收

■本报通讯员 梁珊 李超

“社会发展了,现在不用人工了,都用机器收了,又省劲又省时还给补助。” 连日来,在嘉祥县大张楼镇义和村麦田里机器轰鸣、热火朝天,收割机、搂草机、秸秆打包机正在紧张忙碌地作业,对收割后的一行行麦垛进行打包成捆,再进行集中收存,最后采用订单模式统一销售,运送到造纸厂、养殖厂、菌种厂、生物质发电厂等企业进行加工利用。义和村村民苑修存看着自家的废弃秸秆不仅被回收处理,每亩还可以带来100块钱的额外收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三夏”期间,嘉祥县农机服务中心发挥农业机械主力军作用,在做好小麦抢收的同时大力推广小麦秸秆回收再利用,把回收的秸秆用于畜牧养殖、生物质发电等领域,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

“秸秆离田,农民不再焚烧秸秆,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同时秸秆离田,病虫害减少了,对于下一季种植大豆、玉米起到了增肥效果。” 嘉祥县华星农机合作社社员郝明俊向笔者介绍,现如今,种植户的观念也从昔日的“秸秆没用,不得不烧”变成了如今的“秸秆打包,也能来钱”,真正实现了以用促禁、变废为宝,拓展了助农增收致富的新领域。

据了解,嘉祥县小麦种植面积68万亩,今年几乎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收割,除了78%以上的小麦秸秆实现还田利用外,还有20%以上的小麦秸秆实现了离田捡拾打捆再利用。

2020-06-17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39332.html 1 嘉祥:秸秆变“宝”助增收 /enpproperty-->